制作/王思宁
纵览新闻记者 袁欣悦 沧州晚报记者 姚连红
近日,一则“车窗被砸反获点赞”的新闻引发社会关注。在广州某小区,车主叶先生发现爱车车窗被砸后非但没有恼怒,反而倍感欣慰——邻居为抢救突发心梗的老人,紧急取用了他车内常备的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成功挽回一条生命。
在河北沧州献县,退伍军人范占良的私家车同样承载着生命的重量。自2021年起,这辆贴着“车内配有AED,紧急情况可破窗”标识的汽车,成了当地人心中的“移动急救站”。后备厢内常年备着一台AED,车门从不落锁,后挡风玻璃上清晰标注着联系电话。范占良的坚持,源于他扎根急救公益十余年的初心。
范占良和他的车。(受访者范占良供图)
2008年,范占良从部队卫生员岗位转业回乡后,便投身献血志愿服务,累计组织2万余人参与无偿献血。2014年参加红十字救护培训时,他了解到国内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率很低,毅然投身急救推广。“当时我就下定决心,要用自身所学为社会做点贡献。”范占良说。
2015年,他在献县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还加入沧州蓝天救援队,将部队所学的急救技能转化为拯救生命的力量。
2021年5月,范占良自费购置了第一台AED,这台设备不仅用于公益培训,更随车待命以备随时救人。为让更多人了解并会用AED,他在车身贴标识并附上手机号。范占良的车常引来路人围观询问,他总是耐心讲解急救知识并现场演示AED用法。
2022年6月,一位70多岁老人走失被找到,休息时突然心脏骤停。范占良接到求助迅速赶到现场,用AED成功施救。这次经历让他更坚定车内常备AED的决心。同年12月,他又买了第二台AED放在蓝天救援队装备车上。
除了宣传AED用法,范占良还推广心肺复苏术等急救知识,开办公益讲座,到公园、社区等地教大家心肺复苏术。在他努力下,越来越多人掌握了基本急救知识。据统计,经范占良组织的救护员培训,已有5000多人获救护员证。这些人分布在各行各业,既能自救互救,又能传播急救知识。
范占良的AED。(受访者范占良供图)
“未来的日子里,我希望继续给大家培训急救知识,在关键时刻挽救更多的人也希望安装在我车上的AED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范占良向记者表示。
小知识:
AED,全称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是一种能够自动识别异常心律并给予电击除颤的便携式医疗设备。使用时,先确认患者心脏骤停、环境安全,再按语音提示贴电极片、插主机插孔,分析心律,需电击时确保无人接触患者后按下按钮。AED对心脏骤停急救至关重要,可快速纠正异常心律,为后续救治争取时间,近年来逐渐在公共场所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