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天庭空虚,需要三百六十五位能人异士!”昊天上帝一纸诏令传遍三界。
仙人们本该欣喜若狂,争先恐后登榜受封,却个个避之不及,甚至闭门不出。
原来,封神并非荣耀,而是一场剥夺自由、断绝成圣之路的精心布局——死后方能入榜,元神永世为天庭驱使。
01
混沌初开,鸿钧老祖率先得道,随后是女娲、三清等众多先天圣人。随着天地成形,三界划分,一个名叫昊天上帝的存在建立了天庭,试图对三界秩序进行统一管理。
然而,天庭初建,百废待兴。昊天上帝面临一个尴尬的局面:他有宏伟的蓝图,有华丽的殿宇,却没有足够的神职人员来运转这个庞大的体系。天庭好比一座空城,昊天上帝如同孤家寡人,坐拥金銮殿却无人可用。
昊天上帝将目光投向了道教仙班。在他看来,元始天尊门下的十二金仙是最理想的人选。这些金仙道行精深,修为高绝,若能为天庭所用,必然如虎添翼。于是,昊天上帝向鸿钧老祖提出请求,希望能够招揽这些金仙入天庭为官。
鸿钧老祖作为道教至尊,自然明白昊天上帝的心思。一方面,天庭的建立确实是天道演化的必然;另一方面,他不能不顾及门下三位爱徒的感受。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和太上老君各自创立了阐教、截教和人教,他们辛苦收徒、培养,岂能轻易拱手让人?
经过深思熟虑,鸿钧老祖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由三教共同拟定一份“封神榜”,从阐教、截教和人道中选取三百六十五位人才,分封为天庭八部正神。具体而言,上四部为雷部、火部、瘟部、斗部,下四部为群星列宿、三山五岳、布雨兴云和善恶之神。
表面上看,此举公平合理,三教各出人才,共同为天庭效力。实际上,这是一场涉及天地大局的博弈。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心照不宣地接受了这个安排,同时也各自盘算着如何在这场博弈中保全自己的核心利益。
就这样,“封神榜”的计划正式启动。鸿钧老祖将封神大任交给了元始天尊,由他指派合适人选执掌封神大权。元始天尊思来想去,选中了一位在昆仑山修行四十载的门徒——姜子牙。
此时,天地间的暗流已经涌动。殷商末代帝王纣王因轻薄女娲,惹得女娲降下妖孽祸乱朝纲。周室起兵伐纣,商朝气数将尽。天道运行,一场席卷神仙、人间和妖界的大变局正在酝酿之中。
封神,即将开始。
02
封神榜绝非寻常之物。它不是普通的纸张、兽皮或金石,而是以天道规则凝聚而成的特殊存在。这份榜单蕴含着天地规则之力,一旦名字被记录其上,便与天道勾连,难以摆脱。
三百六十五位正神的名额,看似众多,实则有限。这些神位将按照天庭八部的职能进行分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然而,真相远比表面复杂得多。元始天尊与通天教主之间存在着微妙的竞争关系,阐教讲究精英教育,门徒虽少却个个道行精深;截教则广收门徒,不拘种族,门下弟子如云。按照人数比例,截教理应承担更多的封神名额,这让通天教主心中不快。
更为关键的是,封神的代价令人心惊。成为封神榜上的神仙,必须舍弃肉身,只留元神。这意味着,这些神仙必须经历一次“死亡”,或者主动舍弃自己修炼多年的肉身。对于那些已经修行多年的仙人来说,这无异于前功尽弃。
肉身对修道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仙道修行的终极目标是“肉身成圣”,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与天地同寿,日月同辉。肉身是承载道果的根本,是修行者千百年来苦心经营的宝贵财富。一旦舍弃肉身,仅凭元神入主封神榜,便永远失去了成就大道、超脱三界的可能。
封神榜上的神仙,虽然获得了超脱生死的特权,却也被天规天条所束缚。他们无法再独立修行,只能依靠人间香火和天庭俸禄维持能量。更为关键的是,他们的命运从此与封神榜紧密相连,为天庭所驱使,失去了逍遥自在的本性。
这就是封神榜的真相与隐秘——它不是通往成仙成圣的捷径,而是一条不归路。那些被封神的仙人,看似荣耀无比,实则已经失去了更高层次的可能性。他们不再是自由的修行者,而是天庭的公务员,是受制于规则的执行者。
难怪通天教主在得知封神计划后,立即在碧游宫门前贴出告示:“紧闭洞府,默诵黄庭三两卷;身投西土,封神榜上有名人。”这是在警告门下弟子,莫要轻易涉足西岐之地,否则难逃被封神的命运。
元始天尊同样知晓这一点,所以他让阐教十二金仙下山助战,却又暗中保护他们不被封神,最终使得大部分阐教门人都逃过了这一劫。而截教门人因为卷入商周之战,最终大多数都被封入神榜,成为天庭神职。
封神之路,步步危机,步步惊心。
03
姜子牙,本名姜尚,字子牙,年过七旬的他在昆仑山苦修四十载,本以为能够得道成仙。然而,元始天尊却在某日突然召见他,言辞恳切地告诉他:“你生来命薄,仙道难成,只可受人间之福。成汤数尽,周室将兴。你与我代劳,封神下山。扶助明主,身为将相,也不枉你上山修行四十年之功。”
这番话如同晴天霹雳,击碎了姜子牙成仙的梦想。七十二岁的老人,付出大半生心血,却被告知与仙道无缘。姜子牙心中自然不甘,苦苦哀求师尊收留,却终究无法违抗天命。
表面上看,元始天尊是无情的,将辛苦修炼四十年的弟子赶下山去。实则,他是在成全姜子牙,也是在完成天命。元始天尊早已算出姜子牙命中注定要在人间享福,成为一代辅佐明君的贤相。更重要的是,他需要一位心思灵活、处事公允的执掌者来主持封神大任。
就在姜子牙被赶下山的同一天,被称为“灵珠子”的转世之身哪吒也在陈塘关降生。这个在殷氏腹中已经怀胎三年半的胎儿,选在此时出世,绝非偶然。
太乙真人是十二金仙之一,也是哪吒的师父。他亲自前往陈塘关,为哪吒接生,并告知李靖:“此子生于丑时,正犯了一千七百杀戒。此子第三,取名叫「哪吒」。”
哪吒天生与众不同,他不但犯了普通神仙一千五百年的杀戒,更是超额犯了两百杀戒。这就注定了他将成为这场封神大战中的重要角色,也注定了他将经历剔骨还父、削肉还母的痛苦,最终获得莲花化身,超脱凡胎。
姜子牙下山后,辗转来到西岐,被周文王认出是帮助周室兴起的贤人。他辅佐周文王治国,又在周武王时代率领大军伐纣,一举推翻了商朝统治,完成了历史大变革。
然而,姜子牙真正的使命并不仅仅是辅佐周室,而是执掌封神大任。他手持封神榜,主持封神大典,将那些在商周大战中死去的阐教、截教门人以及有功之士一一封入神榜,成为天庭神职。
这个任务极为艰巨。许多截教门人不服姜子牙,拒不接受封神安排。闻太师更是在封神台上怒目而视,拒不下跪。姜子牙不得不手持打神鞭,迫使这些骄傲的仙人俯首称臣。
姜子牙亲眼目睹了许多仙人对封神的抗拒与恐惧,心中也不禁生出疑惑:
为何这些神通广大的修行者,宁愿战死沙场,也不愿接受看似荣耀的封神?真相究竟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