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好莱坞真的是不能信——导弹击中飞机时根本就不会炸。
为什么?因为导弹不允许自己击中目标。而是在距离目标足够近时自己就炸开,利用气流和弹片摧毁目标。
比方说这枚响尾蛇导弹。
这一段,是它的目标探测装置。一圈都长满眼睛,其中一个是发射器,另一个是接收器。发射器会持续不断的向四周发射特定波长的强信号,通常是激光或者红外线。如果前面有东西,信号就会被反射回来击中接收器,于是触发爆炸。
装在这段战斗部内的,是3公斤的尼龙-HMX复合炸药与一圈首尾焊在一起的钛棒。当炸药爆炸,这些钛棒会以超3倍音速的速度被推出,像剪刀一样切割周围半径10米内的任何物体。
这就意味着,虽然飞行员可以像电影中一样,通过改变航向或躲避直接命中的导弹,但要让飞机远离爆炸半径,安全逃脱,却是一个极其困难的任务。
另外还有一个事实不容忽视,跟战斗机比起来,导弹要小得多、也轻得多,还不会受到人的生理极限来限制其所能承受的G力,所以它的弯转得一定比你快,这怎么躲得掉呢,顶多是孤注一掷。
再拿这枚响尾蛇举例,导弹头部的鸭翼为它提供机动性——它们成对偏转,负责实现俯仰和偏航机动。而导弹的尾翼则为它提供稳定性——防止滚转,为鸭翼创造“静态工作台”,使控制效率倍增。
但它到底是怎么实现稳定的呢?那咱们就不得不单独将其中一片尾翼放大了。
注意看这个特殊装置——形似水车的金属轮表面带有锯齿状凹槽,当导弹以2.5倍音速脱离战机时,高速气流会带着它疯狂旋转,每分钟可达10万转以上。这种旋转产生强大的角动量,形成类似陀螺的定轴性——即旋转物体具有抵抗姿态改变的物理特性。它叫“陀螺舵”,此时的它就成为了微型惯性基准,在三维空间中"锁定"自身方向。而响尾蛇上有4把这样的锁。
当导弹发生意外滚转时,奇妙的现象发生了:高速旋转的陀螺舵因陀螺进动效应,会通过铰链结构自动偏转,像船舵一样产生反向气动力。例如左侧滚转会使右侧陀螺舵翘起,形成空气阻力差,如同无形的手将导弹"扳回"原姿态。这种纯机械的负反馈系统,无需电力或计算机控制,仅凭物理定律就实现了动态稳定,可谓是“机械智能”的典范。
最后,给你抛一个问题——在金属轮上,有一些大小不一的锥槽,你猜猜它们是干什么的?留言里告诉我。
我是火箭叔,别停下,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