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讲透人性的8大智慧,助你立足、成器、建功!
如果你人到中年,依旧一事无成。
那么,你就一定要多阅读,多感悟。
只有丰富了大脑,提升了认知,开了窍,方可有机会成大器。
《左传》中所讲的8大智慧,你一定要悟透。
一:《左传》3大社交智慧
1、不因小过失掩盖大德----《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在秦穆公时期,他派遣孟视明等三位大夫出关攻打郑国。
然而,在回军途中,他们遭遇了晋军的埋伏,在崤山被晋军全部歼灭,孟视明等三位大夫也被俘虏。
当孟视明被释放回到秦国时,秦穆公身着丧服到城外迎接,不但没有对他们进行处罚,反而对他们进行了安慰:
我不会因为一次的过错,就抹杀你们长期以来建立的功绩。
秦穆公的宽容让秦军上下都感激涕零,之后两次攻打晋国,最终报了一箭之仇。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如果总是抓住一点小错不放,那这种关系是无法长久的。
宽容就如同人际交往中的一缕阳光,能够照亮彼此的内心,消除双方的隔阂。
只有宽容才能容纳他人,只有厚道才能承载万物。
宽容不是纵容,而是体现大度与智慧。
2、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春秋时期,晋国打算攻打南边的虢国,但需要向同在南边的虞国借道。
晋国大夫荀息出使虞国,献上宝玉和宝马,让贪财的虞国国君喜笑颜开,立刻答应了晋国的借道请求。
虞国大夫宫之奇立刻出面阻止: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说的就是虞国和虢国的关系。
虞国和虢国的关系就像嘴唇和牙齿,没了嘴唇,牙齿也保不住。虢国被灭了,咱们虞国还能存活吗?
但虞国国君没有听取宫之奇的意见,同意了借道的请求。
果然,晋国灭掉虢国后,顺手灭了虞国,并拿回了送出去的宝玉和宝马。
为了自身的私利而损害合作伙伴的利益,虞国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错综复杂,合作中有竞争,竞争中同样存在合作。
如何通过合作,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才是最良性的关系。
共赢是人际交往的基础,同荣辱共患难的关系才会长久与稳固。
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僖公十年》
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宠妃骊姬,想让自己的儿子奚齐成为太子。
于是设计陷害了原本的太子申生,诬陷重耳、夷吾是申生的同谋。
申生自杀,重耳和夷吾出逃。
大夫里克、丕郑杀了骊姬母子及支持者荀息,想立重耳为国君。
但重耳不愿回国,众人便立了夷吾,即晋惠公。
晋献公担心里克支持重耳,夺取他的王位,就想除掉他,可又没有借口。
这时,大臣芮便对晋献公说:
里克杀了奚齐和骊姬、又杀了荀息,这么大的罪名难道还不能治他罪吗?
晋献公有了借口,便赐里克自裁。
里克愤怒到了极点:
不把他们废掉,君主怎么能登上王位,想要给人扣罪名,难道还怕找不到借口吗?
关系亲密的时候,就算做错了事,也会想尽各种办法为对方的行为开脱。
要是双方关系恶化,就会挑剔毛病,再小的缺点也会变得让人厌恶,不能坦然。
当曾经的好友,因为一个你无法理解的理由跟你断绝往来时,没必要一直琢磨这个理由合不合理。
这或许仅仅是个借口罢了,仅此而已。
既然这段关系已然结束,那就无需再纠结,顺其自然,坦然释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