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1949年11月底,距离连云港解放不过一年的时间,新海连公安机关的民警们忙得脚不沾地。
近来刚刚破获一起特务大案,26名特务正在接受审查,其中6名还是要犯。
对于这些特务的审问也是一个艰巨的工作,而他们的联络网之中还有数条漏网之鱼,还需专案组继续跟进。
也就在这个时候,一名中年妇女秦大娘来云台派出所报案,说莲汐庵的真玑师太上吊自缢而亡。
莲汐庵不过是一处小尼姑庵,接待秦大娘的年轻警员小赵并非本地人,还没反应过来这莲汐庵在哪里。
报案的秦大娘一早去烧香,得知师太自杀,尼姑庵里四名小弟子都吓得脚不能动,只有年纪最大的慧菁比较冷静,央求秦大娘帮忙下山报案。
为何只有秦大娘一人下来,秦大娘叹气说:“最近莲汐庵不太平啊,大师太就是被各种谣言逼得自杀的,说她在庵里养了一个男人,唉!”
小赵听着秦大娘的描述,详细记录下来,这一听,也是瞠目结舌……
01
按照规定,因自杀死亡的人员,公安是要仔细调查的,如果对死亡原因产生疑问,还要让法医对尸体进行检验。
此外,如果自杀者是被家人或者其他什么人逼死,那也是要追究此人的法律责任的。
秦大娘和莲汐庵走得比较近,她对真玑的死显得格外悲痛,说着说着也流下泪来。
原来真玑在出家前也是个苦命人,她丈夫说是去当兵,结果一去了无音信,婆婆也上吊了,婆家人又以“虐待婆婆”的罪名报了官。也不知道真玑后来是怎么被放出来的,经历了此事之后她便出了家。
真玑现在已经40岁了,又有传闻说她和男人幽会,玷污佛门。
可能多年前的伤痛还历历在目,真玑说也说不清,最终以死来自证清白。
秦大娘悲戚道:“庵里几个年轻的小师傅,都不敢下山来,生怕也被这种肮脏的谣言给缠上,这才求我代他们报案。”
做完笔录之后,小赵没觉得这是什么复杂的案件,在报告上级之后,所长梁威平就派了一男一女两名警员王奔和张菊棠前往莲汐庵。
自派出所道莲汐庵要走大约半小时的路程,莲汐庵靠着山,隐藏在山脚密林之中,再走上一里路就是一座村庄。
张菊堂进了莲汐庵之后,向里面几名尼姑商量了一阵子,才喊王奔进来。
王奔并非科班出身,原本在部队做侦查员,但这侦查和干公安是南辕北辙的两件事,特别是刚刚解放这阵子,敌暗我明,常常连调查的方向都抓不准。
吃了几次亏之后,王奔也挤出时间向留用的老警察学习学习,举一反三。
张菊堂是管理派出所档案室的女同志,她一个人整理旧警署留下的档案是绝对不可能的,还有不少附近学校的青年学生积极分子,以志愿者的形式协助。
考虑到一般庵堂不允许男客随意进入,所以王奔才特意提出请一名女同事一起前往看一看。
王奔对验尸并不专业,只能大致检查,等待上级公安派法医前来。
张菊堂看着高悬的布条和已经被放下的老尼姑,面露为难之色,王奔便让她先去和几名尼姑询问下最近尼姑庵发生的什么特殊的事情。
人都走开之后,王奔仔细看了看现场,现场走来走去的脚印,看起来鞋码都不大。
从真玑脖子上的痕迹和尸体呈现的状态来看,应该是死于窒息,尸体看起来也没有其他的外伤。
后来法医鉴定之后,确实如王奔所料,真玑的确是自杀的,她的身上没有她杀的痕迹。
但奇怪的是,一般含着怨恨、委屈自杀的人,都会留下遗书。
但张菊堂和几名弟子里里外外找了一遍,都没有找到什么遗书。
至于师太为何自杀,弟子们也都认为和最近传的谣言有关,这谣言甚至影响到了莲汐庵每一位弟子,她们心中也万分委屈。
这事儿,还要从1949年夏日的一天说起。
02
这天刮着台风,到了晚上,有人砰砰敲门,有弟子开门一看,是一个高个子的女乞丐,想要在寺庙里住一晚。
说起来也是奇怪的很,当时已经解放了,像这种无家可归的乞丐,都可以得到一定的救助,也有收留点暂时居住,这大晚上来敲尼姑庵的门,着实有些异常。
之前战乱年代,真玑也不会无缘无故收留一个女子,就算她们这些孤苦伶仃的弟子,也是要知根知底,真玑才同意她们在莲汐庵出家。
也许是当天天气实在太过恶劣,真玑竟然没有多考虑,就让这个女乞丐住了进来,暂时睡在杂物房里。
那杂物房没有窗户,也漏水,那女子也不嫌弃,第二天还帮忙打扫了起来。
她不爱说话,见到人都低着头,真玑对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竟然也没赶她走。
那女子说她名为蓝云姑,家里人都死了,是从北方讨饭讨到这里来的。
这庵里的弟子都是苦命人,小尼姑们都很同情她。
庵里庵外虽然种着菜,但庵里生活也很艰苦,香火钱勉强能买点米,这多人吃得就紧巴巴的,蓝云姑来了,等于多了一张嘴吃饭。
真玑唯一一次在弟子面前和蓝云姑说话,就只有一句:“这里并非你久留之地,三天后你就离开吧。”
蓝云姑很惊愕,但也没有反驳,随即低着头就走了。
三天之后,蓝云姑果然不辞而别,她在庵里笼统就待了5天,可万万没想到,却给莲汐庵带来了大祸!
一天晚上,慧菁因为一些杂事忙到了半夜,借着月光她猛然看见一个人翻墙进来。
那人一见远处有人,明显愣了一下,也就是这么一下,慧菁认出来她是蓝云姑。
慧菁这下子感觉到此人恐怕不是他们原来想得那样简单,连忙喊了一声:“你来做什么!”
这一喊,在寂静的尼姑庵里非常突兀,所有人都被惊醒。
蓝云姑见大事不妙,又翻墙逃走了。
慧菁不知对方到底有几个人,也没有敢上前追她。
当师父和师妹纷纷点灯赶来,慧菁只说蓝云姑此人不简单,最好去向公安反映一下。
但真玑沉思片刻之后并不同意。
真玑认为,莲汐庵并没有丢什么东西,蓝云姑也没有故意伤人的意思,她就是个逃荒的可怜人,估计只是想要弄点吃的,没必要把人赶尽杀绝。
几位小尼姑其实十分后怕,又不好忤逆真玑的意思。特别是慧菁,她更是欲言又止。
原来,这次看蓝云姑翻墙出入,她猛然觉得蓝云姑看起来,像个男人。
之前蓝云姑住在莲汐庵,总是佝偻着背,头发也是乱糟糟的,每天都是低眉顺眼可怜兮兮的表情,说话带着乡音,有点粗哑……
慧菁真是被自己这个念头吓到了,她想了很久,最终还是没有说出来。
不过,慧菁不说出来,不代表这件事就永远无人知晓了。
很快莲汐庵不远的村庄里就传出了闲话,有人凌晨时分看见有男人从莲汐庵那个方向走出来,还有人瞧见真玑和一个男人在外卿卿我我……
原本莲汐庵香火就不好,现在更是闲言碎语不断。
有时候庵里的小师父下山买点米粮,还会被人指指点点。
而这还不是最严重的,真玑当年“虐待婆婆致死”的旧事儿也被人翻了旧账。
真玑明显消沉下来,茶饭不思,瘦了不少,却和从前一样,不愿意和弟子多说什么。
慧菁好几次都想询问真玑是否和蓝云姑是旧相识,这蓝云姑是不是男的?
但还是觉得太过突兀,终究还是忍了下去,没想到后来真玑就上吊自缢了。
不过,无论是慧菁还是其他弟子都坚信真玑绝不可能和什么男人有染。
慧菁对张菊堂说:“我睡眠很浅,稍有风吹草动就会惊醒。庵堂的大门年久失修,如果师父出门,开门声肯定会惊醒我们。此外,自从蓝云姑上次翻墙进来之后,我留了个心眼,每天都会看一下墙上是否有人翻越的脚印,确实没有再出现过。”
03
综合尸检结果、现场的线索和莲汐庵弟子的口供,真玑师太确实是受不了流言蜚语而自尽。
莲汐庵希望公安能够找到背后传谣抹黑的人,并且帮助已经死去的真玑师太恢复清白。
这个案子说起来真的是让人叹息,真玑没有留下只言片语,慧菁怀疑的蓝云姑是男是女她自己也不确定,蓝云姑没有盗窃,真玑也并非被人谋杀,说起来也并非什么大的刑事案件。
公安在极度缺人的情况之下调查这没头没尾的谣言,着实是有点难。
梁所长听了男警员王奔的报告之后,他认为王奔可以先去村庄问一问到底是什么谣言,是谁亲眼看见有男人从莲汐庵走出来的。
王奔一人来到了距离莲汐庵最近的陈岭村,这里的人无论男女老少,竟然多多少少都听说过莲汐庵师太的“丑事儿”。
不过说起到底是从谁最先传出的,倒没有人说得明白,甚至对于真玑师太上吊自杀一事,这些村民也是七分猎奇三分同情。
王奔问了一天没有问出个所以然来,这本来也是王奔心中所预料的情况。
不过王奔也并非毫无收获,之前他们曾经打听到真玑师太对自己出家之前的经历非常避讳,是从不和任何弟子提起的,更不可能和香客说起。
慧菁说,作为和真玑相处时间最长的大弟子,她也仅仅知道真玑是河南杞县人,其他一概不知。
也就是说,真玑为了完全摆脱过去的阴影,千里迢迢来到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出家,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这魔影还跟了过来。
真玑真的“逼死婆婆”了吗?
王奔回去之后,请张菊堂联系了河南杞县,希望能够打听出是否有这么一个“儿媳虐待婆婆致死”的案子。
过了两天,杞县那边还真的传来了消息。
在1936年,还真的出过这么一个案子,根据旧警署的卷宗,那名儿媳和真玑的年龄还能对得上。
不过这起案子,可不是世上谣传的那般。
这儿媳的名字叫孙霞,丈夫名为丁超。
婆婆丁黄氏在自杀的时候,儿子已经外出两年了,毫无音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