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闻之声新媒体联播网(特约评论员 上官东)俄乌冲突三年来,乌克兰的工业成果和能力遭受了巨大损失。未来,乌克兰需要在国际社会的支持下,克服基础设施重建、技术流失和外部依赖等挑战,才能实现工业的复苏与发展。
一 总体上讲,乌克兰工业体系遭受了毁灭性打击
战前,乌克兰是东欧重要的工业基地,拥有发达的冶金、机械制造、化工和能源产业。然而,三年的冲突导致其工业产能大幅下降,去工业化进程加速。根据乌克兰政府的估算,战争初期的基础设施损失已超过3340亿美元,其中工业设施的损毁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二 关键工业领域损失巨大
1 失去了80%的冶金产能
乌克兰曾是全球重要的钢铁生产国,其冶金工业主要集中在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地区。然而,这些地区在冲突中被俄军占领,导致乌克兰失去了约80%的冶金产能。例如,马里乌波尔的亚速钢铁厂曾是欧洲最大的钢铁厂之一,但在冲突中被彻底摧毁。
2 重要机械制造业被炮火摧毁或被迫停产
乌克兰的机械制造业也遭受重创。哈尔科夫和扎波罗热等工业重镇在冲突中成为主要战场,许多工厂被炮火摧毁或被迫停产。例如,哈尔科夫拖拉机厂是苏联时期的重要军工企业,如今已完全停工。
3 60%的能源设施遭到破坏
乌克兰的能源基础设施在冲突中成为俄军的重点打击目标。据统计,乌克兰约60%的能源设施遭到破坏,导致全国范围内的电力短缺和能源价格上涨。例如,扎波罗热核电站是欧洲最大的核电站,但在冲突中被俄军控制,导致其运营中断。
4 主要化工产业被俄军占领或摧毁
乌克兰的化工产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这些地区在冲突中被俄军占领或摧毁。例如,北顿涅茨克的化工厂曾是乌克兰重要的化工基地,如今已完全停产。
三 产能下降、人员逃离和完全停工的具体表现
1 钢铁产量下降3000万吨,化工产量下降70%
乌克兰的工业产能因冲突大幅下降。例如,钢铁产量从战前的每年4000万吨下降至目前的不足1000万吨,化工产品的产量也下降了约70%。
2 500万乌克兰人逃离本国
冲突导致大量技术人员和工程师外流,进一步削弱了乌克兰的工业能力。据统计,约有500万乌克兰人逃离本国,其中包括大量工业领域的技术人才。
3 汽车制造业几乎完全停工
冲突导致乌克兰的供应链严重中断,许多工厂因缺乏原材料和零部件而停产。例如,乌克兰的汽车制造业因无法进口关键零部件而几乎完全停工。
四 未来工业恢复过程经济独立性将遭受考验
1 需求巨额的基础设施重建资金
乌克兰的工业基础设施在冲突中遭受严重破坏,重建需要巨额资金和国际社会的支持。据估算,仅能源基础设施的重建就需要超过1000亿美元。
2 经济独立性受到严峻考验
乌克兰在冲突期间严重依赖外部援助,这种依赖关系可能在未来进一步加剧。例如,乌克兰的能源供应已完全依赖进口,导致其经济独立性受到严峻考验。
3 工业恢复面临巨大挑战
冲突导致乌克兰的技术和人才流失严重,未来工业恢复将面临巨大挑战。例如,乌克兰的教育体系在冲突中受到严重破坏,导致技术人才的培养能力大幅下降。
华闻之声独家稿件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同步分发华闻之声新媒体联播网聚合媒体
图片来源:华闻之声图片数据中心 如有侵权请向华闻之声公众号后台提交证据后删除
责任编辑:艾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