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有一个村庄叫燕子埠,燕子埠村里四队,有一条青年路。只知这条路修建于六十年代初,却不知是谁给提的名:青年路。

提起这条路,全队男女老少无人不晓,是队里的一群青年~《青年先锋队》共产主义接班人,在不耽误集体劳动,利用农闲空闲时间,不分白天黑夜,不计任何报酬,任劳任怨,流血流汗挖土、拉沙、拉石打碎,用石滚子压实地基,再铺一层层沙子石灰,最后压平地面。而且在路二旁挖通了排水沟,更利于雨水的排泄。这条路可方便了社员出行劳动。

自从这条青年路建好,队里的马车,平车,牛车耕种收割装运效率提高翻倍。建成的一条沙石路,东西长有七百米,宽有六米多,路东头连着村东石塘沟,西头连着燕台马路。

他们不要一分劳动报酬,饿了回家吃饭,渴了自带水喝。发扬革命精神!革命热情!革命干劲!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时刻不忘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祖国的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他们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们给村里修的是一条幸福路,农村学大寨之路。

为什么命名为青年路,另外原因,我们村一直流传这几句顺口溜:

“三队妇女,四队青年,一、二队油瓶嘴,五、六队不沾弦”。这几句话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虽然对一、二、五、六队的青年不公,但民间就这么流传着。

事情不仅仅这样,四队的青年,确实了不得。我们队有全公社出名的蓝球队,威震八方。蓝球比赛第一名,青年先锋队年年收到公社表彰,队部墙上挂满了他们的荣誉。

我们队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也全公社有名,每年汇演,名列前茅。一群年轻人演主角,小一点的人跑龙套,演日本兵。经常农闲时、过年时到别的村演出,还到山东台儿庄区、建头公社演出。

四队青年村上武术表演,也获好名声。梁六苦练几年,跟村上三个武术大师学习,一鸣惊人。四队青年在各个方面都走在前面,不甘落后,总有一种站排头,争第一的思想。

青年路上白天来来往往的劳动人群,到晚上也热闹起来,尤其到每年夏天晚上,更加热闹。

小孩子早早扛着麦草苫子,到青年路上占领有利位置。青年们吃好晚饭,纷纷赶到青年路上来相聚。吹笛子的,拉二胡的,吹口琴的,吹萧的等等,农家女唱歌的都汇在青年路上。小孩在人群中尽情玩耍。笛声、歌声、笑声飞过村庄,飞进原野,回荡在夜空。

最后赶到青年路的是家中大娘、大爷们。忙好家务,才到青年路上纳凉。

躺在草苫子上,仰望满天的星星,寻找启明星、三星、北斗星、牛郎织女星。银河的灿烂,星空的神秘。偶尔有流星飞过。

阵阵晚风吹来,吹的玉米叶子沙沙响。夏虫在唱小夜曲,声声不断,合唱不断。莹火虫在茼叶上闪闪发岀蓝色的光。

东西青年路是队里人纳凉的好地方,路东面是男人的世界,西面是女人的世界,相安无事,在夜月银辉下,在夜风吹拂下,度过每天既活跃又放松的快乐时光。

当年家中无蚊的很多,风扇基乎没有。遇大雨天不得不待在家里。公路边有一排班房,三间屋一到下雨天,挤满过夜的男人。都铺着麦麦苫子,晚上好热闹,说说笑笑。大家很逗乐,说每天晚上,上防风机(蚊子),下防(坦克)即跳蚤。本来农民劳动一天很辛苦,晚上还要与蚊子、跳蚤作斗争。还是那么其乐无穷哎!

家家夜不闭户,家畜放养。民风纯朴,一人心向善,学雷锋尉然成风。没有小偷,没有村霸,没有不良事情发生,或者说很少很少,人人互相帮助,互相关爱,大家都过着太平、友爱清贫的日子。

我与青年路更有续旧之缘,部队转业之后在邳州市农行上班,又再次住在邳州市的青年路上!

邳州市青年路,是非常有名的一条路,是邳县最早建设的一条路,这条路东西长,大约有十里路。最早县政府在这条路上,农行、工行、百货商店、县医院、中医院、运中、运河附小、影剧院、新华书店、饭店,大榆树街,朝西铁路小学、几大公司、酒厂、丝织厂、肉联厂、化肥厂等等都在这条青年路上,这条路最繁华的,给几代人留下深刻印象。是邳州的标志,代表邳州形象,邳州精神。居在这条路上,感到荣光。

少年时家乡的青年路,给我梦想。从事金融工作的,邳州市青年路给我理想。二条青年路写满我人生风风雨雨,写满我辛辛苦苦的奋斗史,写满我人生的爱恨情仇。

未来摆在我面前的是夕阳之路。不用扬鞭自奋蹄,快乐向前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