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6艘满载军火的货船驶向黑海,意图进入乌克兰港口。这6艘军火巨轮各有航行规划。部分巨轮沿着多瑙河逆流而上,目标直指伊兹梅尔港。多瑙河是欧洲重要的河流航道,承载着大量的贸易运输任务。军火巨轮选择此路线,利用多瑙河的天然水运优势,也可能是为避开一些敏感海域。

伊兹梅尔港是乌克兰重要的港口之一,对于接收外部物资至关重要。另外几艘巨轮可能选择较为隐蔽的航线,在黑海的广阔海域中迂回前行,试图突破可能存在的封锁。它们预计在特定时间抵达预定港口,为乌克兰补充军事装备和物资。

俄罗斯方面派遣护航编队对相关海域进行巡逻和监控,以保护自身利益和战略安全。在护航编队的保护下,一些民用商船也在黑海海域正常航行。

8月3日,乌军3艘无人艇在黑海公海海域发动攻击1000公斤炸药引爆。攻击时间选择在夜间,利用夜间视线不佳的特点,试图增加攻击的突然性。地点位于克里米亚半岛西南约350公里海域,这里是一个相对敏感的区域,也是双方军事对峙的前沿地带。

俄军战舰远距离发现这些无人艇,迅速做出反应。他们立即启动近防火炮系统,对无人艇进行拦截。近防火炮以高射速和精准度,在短时间内形成密集的火力网。随着巨响,1000公斤炸药被引爆,海面上升起巨大的水柱和浓烟。俄方货船并未沉没,只是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和损伤。此次无人艇的攻击加剧黑海地区的紧张局势,也让双方的军事对抗升级。

乌克兰长期依赖外部军火运输来维持其军事力量。乌军每月弹药消耗量巨大,达到[X]吨。乌克兰自身的军工生产能力无法满足需求,外部的军火补给至关重要。如果没有持续的军火运输,乌军的军事行动将受到限制,甚至可能陷入被动防御的局面。

俄罗斯采取封锁行动,其目的在于切断乌克兰的军事补给,打击乌克兰的经济来源。乌克兰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出口是其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

北约在背后支持乌克兰,为其提供多方面的援助。例如,北约为乌克兰提供军事卫星情报支持。通过军事卫星,乌克兰可以实时掌握俄军的军事部署和行动动态,从而更好地制定作战计划。

北约还向乌克兰提供一些先进的军事装备和技术,提升乌克兰的军事作战能力。北约的介入使得黑海地区的局势更加复杂。北约的支持增强乌克兰的信心和实力,使其在与俄罗斯的对抗中更加坚定。俄罗斯对于北约的介入保持高度警惕,认为这是对其国家安全的威胁。这种政治博弈使得黑海地区的局势陷入一个恶性循环,随时都有可能引发冲突。

俄罗斯在封锁多瑙河港口时,面临着风险。多瑙河港口周边水域复杂,容易成为乌克兰海上无人快艇的攻击目标。这些无人快艇体积小、速度快、灵活性高,很难被完全监控和拦截。俄罗斯的精确打击能力在应对这种小型目标时显得不足。

如果使用见证者136无人机进行打击,在复杂的环境中,很难准确区分目标,容易造成误击。一旦误击事件发生,可能会引发国际社会的谴责,加剧俄罗斯的外交压力。

乌克兰的无人艇攻击并非无懈可击。无人艇具有灵活隐蔽的优点,可以在夜间或复杂海况下接近目标。其携带的1000公斤炸药威力巨大,如果命中目标,将对俄方舰艇造成严重破坏。无人艇体积较小,其航行过程中容易被俄军的雷达和监控设备发现,面临被拦截的风险。

而且,无人艇的攻击命中率相对较低。在实际攻击过程中,受到海况、风向等因素的影响,很难保证准确命中目标。无人艇的续航能力和通信能力也存在限制,影响其作战效能。

俄罗斯需要在保证封锁效果的同时,降低自身面临的风险。他们可能会加强对多瑙河港口周边海域的监控,增加巡逻舰艇的数量,提高对无人快艇的拦截能力。同时,俄罗斯也在探索更加有效的精确打击手段,以应对乌克兰的军事威胁。

乌克兰则需要充分发挥无人艇的优势,提高攻击的突然性和命中率。他们可能会加强对无人艇的技术研发,提升其续航能力和通信能力,同时加强对俄军护航编队的情报收集,以便更好地制定攻击计划。6艘军火巨轮闯黑海,3艘无人艇夜间袭击,1000公斤炸药引爆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