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李白玉
编辑| 高远山
来源 | 独角金融
今年以来,随着DeepSeek开源推理模型的发布,中国在全球科技领域的影响力再次被推至新高度。
DeepSeek技术的突破,不仅展示了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强大竞争力,也引发了全球对中国资产价值的重新评估。
从宏观经济到科技创新,中国资产正逐渐从折价走向溢价,而新能源产业作为中国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典范,成为这一重估浪潮中的重要投资方向。
在这个过程中,创业板新能源指数(399266.SZ)成为投资者们布局新能源赛道的优质工具。跟踪该指数的ETF产品,比如华夏基金即将于2月24日至2025年3月7日公开发售的创业板新能源ETF华夏(159368)等,也由此而备受关注。
一场关于中国资产的“抢筹”盛宴正在开启。
1
DeepSeek带来价值重估
外资抢筹中国资产
今年以来,汇丰银行、德意志银行、美国银行等国际大行密集发声,表示看好中国科技产业的发展前景,对中国市场表现出信心。外资机构的集体转向,引发市场和投资者广泛热议。高盛、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银行等国际投行也密集发布研报,上调中国股票评级。
高盛研究部预计,未来十年,AI的广泛普及有望推动中国股票整体盈利每年提高2.5%。此外,增长前景改善加之潜在的信心提升预计将推动中国股票的合理价值提高15%至20%,并可能带来超过2000亿美元的投资组合资金流入。这些因素促使股票策略分析团队将MSCI中国和沪深300指数目标点位分别上调至85点、4700点,意味着未来12个月分别存在16%、19%的上涨空间。
图源:罐头图库
德意志银行更是唱多称,2025年是中国超越其他国家的一年,预计中国股票“估值折价”将消失,A股/港股牛市将继续并超过此前高点。
近日,据彭博社报道,基于对DeepSeek推动的科技股反弹的乐观情绪,以及对中国更多经济刺激政策的预期,全球对冲基金正以数月以来最快的速度涌入中国股市。过去一个月,中国A股在岸和离岸市场总市值增长超1.3万亿美元(约9.43万亿元人民币)。
值得一提的是,在外资涌入的过程中,人工智能、新能源、智能仓储等赛道尤其受到关注。随着AI技术以及其他高端技术的持续进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张,中国正在从全球供应链“成本中心”转向“创新枢纽”。
例如,智能仓储领域,在华东某日处理20万单的智能仓内,AI算法将拣货路径优化效率提升40%,AGV搬运机器人沿着激光导航路径穿梭于货架之间,机械臂以0.3秒/件的速度精准抓取商品,仓库数字孪生系统实时映射着物理空间的每个动态。而在高端制造领域,我国已连续11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在全球的占比已超50%。
图源:罐头图库
在此背景下,中概科技股与港股新兴产业板块持续走强。2025年2月,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日内涨幅一度扩大到4%。2月21日的港股“超级交易日”,阿里巴巴-SW成交额突破410亿港元,创下历史天量,138.5港元/股的收盘价,创下自2021年11月以来新高,更推动恒生科技指数单日暴涨6.53%,一举突破5800点大关,刷新近三年纪录。
2
席卷全球
中国新能源产业引关注
在这轮DeepSeek引发的价值重估浪潮中,中国新能源产业成为全球资本布局的关键领域之一。
当前,中国已经形成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池三大全球优势产业。其中,新能源汽车2024年产销突破1000万辆,比亚迪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销冠,2024年全年累计销量高达427.21万辆,同比增长41.26%;太阳能发电2024年累计新增装机277GW,同比增长约28%,再创历史新高,按照此前有机构预测的全球新增装机约600GW来计算,中国的占比也接近一半;而在全球动力电池产量中,中国企业占比已经超60%,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龙头主导全球供应链。
图源:罐头图库
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的“双碳”目标,能源的绿色低碳转型进入新阶段。此后,继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释放能耗“双控”制度调整的信号后,2022年10月发布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
去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联合对外发布《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5年、203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分别达11亿吨标煤、15亿吨标煤以上,重点推进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储能设施配套及绿氢试点。国家政策对于新能源发展的支持一贯而明确。
随着政策的加码,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技术加速落地。海上风电建设提速,深远海风电开发,有进一步催生海缆、变浆系统等需求。绿氢项目开工率回升,氢燃料电池汽车渗透率也有望提升。
截至2024年7月,据中国充电联盟发布的数据,全国充电设施总数突破千万级别,达到1060.4万台,同比增长53.1%。而根据最新数据,截止到今年1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数量已经超1300万台,达到1321.3万台,同比上升49.1%。可以预见,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持续增长,充电设施的数量仍然还有很大增长空间。
而在海外,随着“一带一路”在东南亚、中东市场的拓展,中国的新能源产业链出海速度也在加快。据CNESA(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储能企业签约海外储能大单规模超过150GWh,除了欧洲、北美两大主流市场占据半壁江山(合计约51%)外,中东市场的崛起尤其值得关注,该市场在中企海外订单的占比,已提升到8%。中国的新能源产业不仅在国内爆发,也席卷全球。
3
跟踪创业板新能源指数
一键布局优质资产
面对DeepSeek引发的中国资产价值重估,中国新能源产业的爆发式增长,创业板新能源指数(399266.SZ)为投资者提供了一键布局的优质工具。
创业板以新能源、医药为优势产业,前者优势更显著。当前,创业板已经形成了新能源、医药为主导的板块格局。创业板新能源指数选取50只在创业板上市的、业务涉及新能源或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公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深交所创业板市场新能源产业上市公司的运行特征,提供业绩基准和投资标的。该指数以创业板样本空间,聚焦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两个领域。
图源:罐头图库
从指数成分股市值分布来看,总市值在100亿元以上成分股共3只,这也是前三大权重股,合计权重达42.19%。此外,成分股市值主要集中在200-500亿元区间,达26.4%,整体来看小市值个股数量占比更高。
从指数成分股行业分布来看,前三大申万二级行业分别为电池、光伏设备、自动化设备,占比分别达46.8%、24.4%、15.8%,合计权重达86.96%。进一步拆分来看,按申万三级行业划分,锂电池、电池化学品、逆变器、工控设备板块权重占比相对较高,分别达27.8%、15.2%、14.9%、13.6%。
横向对比A股全市场型新能源指数以及市场主要指数(上证综指、创业板指),创业板新能源指数基日以来累计收益率达124.9%,年化收益率达12.5%。创业板新能源指数基日为2017年12月29日,指数近五个完整会计年度(2020-2024)收益率为:150.98%、52.22%、-24.44%、-28.06%、5.81%。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1.31,创业板新能源指数基日为2017/12/29,指数近五个完整会计年度(2020-2024)收益率为:150.98%、52.22%、-24.44%、-28.06%、5.81%, 区间收益率(年化)=[(1+区间收益率)^(250/交易日天数)-1]*100%,指数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
为了方便投资者通过该指数布局新能源资产,华夏基金旗下的创业板新能源ETF华夏 (159368)将于2025年2月24日至2025年3月7日公开发售。公开报道显示,该ETF投资类型为复制指数型基金,管理费率每年仅0.15%,托管费率每年仅0.05%。其投资目标为:紧密跟踪标的指数,追求跟踪偏离度和跟踪误差最小化。力争日均跟踪偏离度的绝对值不超过0.2%,年跟踪误差不超过2%。
随着DeepSeek的突破与新能源产业的崛起,外资机构纷纷用真金白银进行了投票。在行业人士看来,2025年或将成为中国资产价值重估的加速之年。而通过创业板新能源指数ETF等投资工具,普通投资者也有望加入到这场“抢筹”盛宴之中。
当前,站在"双碳"目标与"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的新起点,中国新能源发展正经历从"政策驱动"到"市场引领"的深刻转型。DeepSeek的崛起恰逢其时,其开源生态降低了AI应用门槛,而绿氢产能扩张、固态电池突破等关键技术攻关,与国家政策和战略形成共振。技术-政策-市场的三角互动,加速着能源结构优化进程,重塑着人类与能源的关系,也在为投资者们献上一座富矿。
你有通过ETF布局哪些资产吗?评论区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