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多日的特斯拉FSD(完全自动驾驶)入华传闻终落地。2月25日,特斯拉宣布已开始分批次向中国客户推送FSD功能,软件版本为2024.45.32.12。软件升级后,部分特斯拉车主将可使用城市NOA(领航辅助驾驶),系统将具备识别交通信号灯、自主变道、识别交叉路口等功能。但业内人士认为,本次特斯拉推送的软件更新,更像先期实现中国版的“FSD”功能。据了解,本次推出的FSD自动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相当于L2级别,尚未实现美国版FSD的完全无人驾驶功能,仍需驾驶员进行持续监控。

面对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的激烈竞争,车企间的较量已从电动化的“上半场”进入智能化的“下半场”,而在中国市场销量稳增的特斯拉,旗下产品能否进一步提升智能化水平,成为其能否再次实现销量突围的胜负手。2025年以来,国内车企喊出“智驾平权”,同时部分车企已制定实现L3甚至L4级自动驾驶的时间表,随着特斯拉FSD在华问路,车企智驾战一触即发。


FSD来了,但没全来

据特斯拉方面介绍,本次软件更新主要的升级内容为城市道路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优化现有NOA自动辅助导航驾驶功能)、驾驶室摄像头及地图包版本更新。其中,更新城市道路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优化现有NOA自动辅助导航驾驶功能)后,车主在通行受控道路(道路使用者通过匝道入口和匝道出口进出的主干道)及在城市道路上使用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时,车辆将根据导航路线引导车辆驶出匝道和交叉口,在路口识别交通信号灯进行直行、左转、右转或掉头等动作。同时,车辆也将根据速度和路线自动进行变道动作。而不设置导航路线时,车辆将根据道路实际情况选择最优道路行驶。

据了解,目前特斯拉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套件共分为三档,其中Autopilot为标配,能够提供LCC车道保持功能等;售价3.2万元的EAP(增强型自动驾驶),支持高速NOA功能;售价6.4万元的FSD为完整版,本次新增城市道路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功能。特斯拉官方客服人员表示,目前已对部分选配FSD智能辅助驾驶功能且搭载HW4.0辅助驾驶硬件的车辆进行相关更新的推送。

作为特斯拉车型的卖点之一,FSD何时能在中国市场落地成为焦点。而对于FSD推迟入华的原因,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曾表示,FSD在中国市场面临挑战,例如中国的公交车道管理规则较为复杂,不同时间段存在通行限制,误入公交车道的车辆将面临罚单,这对FSD的智能决策提出更高要求。此外,FSD在中国的开发还受到数据跨境传输限制等因素的影响,无疑也增加了该系统的训练难度。

FSD迟迟未落地,也让支付6.4万元购买FSD套件的中国车主们,一度认为该功能将成为摆设。而在本次推送软件更新前,有消息称,特斯拉已在为中国客户准备软件更新,类似于美国市场上“完全自动驾驶”的FSD功能。该消息也被外界认为是特斯拉提前为FSD入华吹风。

本次更新前,部分已购买FSD的特斯拉车主表示,车辆的地图显示已有别于EAP版本车型,出现车道级导航等。不过,相比升级至V12版本的美国版FSD,目前入华版本的FSD并非“全家桶”。据了解,FSD的V12版本已实现“端到端”自动驾驶,马斯克称,该版本FSD需要人工干预的频率仅为V11版本的1%。特斯拉客服人员则表示,本次特斯拉的软件更新相当于L2级别,不能实现完全自动驾驶,未来将对中国版的智能辅助功能持续优化升级。


智驾对垒升级

虽然本次FSD入华先期并未带来“全家桶”,但对于特斯拉来说,欲继续提升中国市场销量,让FSD讲好智驾故事已成为必选项。

数据显示,2024年特斯拉全球销量同比下滑1.1%,经历十年来首次下滑。同时,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统计,2025年1月特斯拉在欧盟、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和英国市场的新车注册量为9945辆,同比下降高达45.2%。全球销量不稳,让特斯拉更加意识到中国市场的重要性。2024年,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达65.7万辆,同比增长8.8%,在其全球销量占比近四成。2025年1月,在国内车市整体销量小幅调整情况下,特斯拉月销仍超6万辆。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特斯拉FSD在中国市场落地,或将再次提升其整体销量。

不过,相比特斯拉入华初期,目前中国车市的格局也发生改变。本次FSD入华前,国内车企已开始提速智能驾驶领域的布局,从激光雷达到“端到端”系统,自主品牌车企不断尝试智能化赛道的更多可行性,试图在智驾战中抢占先机。

2025年以来,车企的智能化角逐持续升级。年初,长安汽车发布“北斗天枢2.0”计划,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2025年起将不再开发非数智化新产品,未来三年将推出35款数智新汽车。同时,长安汽车也打出“智驾平权”概念,其中2025年8月,长安天枢智驾系统将在10万元级别车型搭载激光雷达。随后,比亚迪正式发布“天神之眼”智能架构,除引人关注的三激光版本“上车”仰望品牌外,更让智驾系统上车7万元级车型。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包括长安汽车、比亚迪、小鹏汽车、零跑汽车在内的多个汽车品牌均提出“智驾平权”的相关计划。

“智驾平权”外,AI“上车”也被车企越发重视。在小鹏汽车CEO何小鹏看来,随着AI大模型时代到来,未来十年中国汽车主流品牌或只剩七家,未来AI技术权重将影响近50%的购买决策,小鹏汽车未来十年则要成为面向全球的AI汽车公司。

同时,2025年以来,各车企更在智驾领域“深度求索”。2025年2月,东风猛士宣布,猛士917汽车智能座舱已完成DeepSeek—R1模型的接入,随后多家车企相继官宣上车DeepSeek。据统计,包括长城汽车、智己汽车、东风、岚图等数十家品牌都加入了DeepSeek阵营,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格局正在重构。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颜景辉认为,近年来国内车企在智能化的提升上有很大进展,而车企的快速进步,也在缩小与特斯拉技术上的差距。

中金公司在研报中提出,2025年有望成为智驾“从量到质”的发展大年,其中两条主线,一为L2+功能的逐步完备同时车企开始进入L3级自动驾驶竞争的新篇章,二为特斯拉FSD入华和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带来的双重潜在正向催化。

北京商报记者 刘晓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