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还记得我国嫦娥六号去年6月带给我们的“小小惊喜”么?
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的南极盆地一口气采集了近2KG的月球土壤并成功返回地球。一时间,全球沸腾。
要知道,上一次的登月带回月球土壤的事情要追溯到上世纪的六十年代。美国的称自己的“阿波罗”号登月计划成功并带回了325克的月壤。
这一次,我们带回如此之多量的月壤不仅对于我们研究宇宙星际之间的诸多关系有很大帮助,对于我们发展新型材料的研究也会向前迈进一大步。
相比较这些,很多普通人最关心的问题则是,来自月球的土壤能不能种菜,如果能种菜会不会提高作物的产量。
我国的科研工作者也优先满足了普通人对于月壤的问题,在月壤回到地球几个月后,相关团队遗憾地公布,月壤过于干燥,没有植物生长所必须的有机物质和微量元素,带回来的土壤是没法直接种出作物的。
消息一出,让无数网友失望。毕竟,对于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重地基因”来说,不能种菜的土地确实让人兴趣缺缺。
但是别着急,月壤虽然不能直接种菜,但是不代表不能进行改良。毕竟月球和地球同处于一个宇宙环境中。
虽然现阶段没有在月球上发现生命的痕迹,但它和地球一样,起源于数亿万年前的宇宙大爆炸,就宇宙级别的距离看,其实它离地球非常近,也同样受到太阳的“照拂”。说不定生命可以在月球生存。
所以月壤也有很大的机会通过改良的方式能够让植物生长。正如我们可以通过调节水土和种植方式让沙漠变成绿洲那样未来可以用来种植作物。
不少分到月壤的农业研究机构也表示,未来怎么都得想想办法让经过改良的月壤和中国人的“重地基因”要好好融合一下。
近日,一则月壤的研究让不少人的兴趣又被提了起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则我国利用月壤研制出了一款月壤砖的消息让月壤研究又跃到我们眼前。
这相当于从逆向思维出发来率先研究起了月壤。在我们地球上,不适合种地的土壤确实可以被窑窖利用,去烧制一些基础材料做生产建设使用。
科学家在分析了月壤和地球土壤不同之处时发现,相较地球土壤多是有风化的细小岩石微粒的组成成分不同的是,月壤的构成多是由硅氧化合物、铁氧化合物等多金属氧化物组成的微颗粒。
有了多种金属的参与,其强度也远胜地球的土壤。因此我们在这个基础上仿制月壤的成分的同时,利用其所含物质的特殊性制作了一批特殊的月壤砖。
当然在制作过程中,我们会根据金属的弱点增加相应的物质来让其变得“无所不敌”。
在研究实验月壤砖的过程中,我们还针对它做出了超高压高强的实验,最终让其能够承受比普通地球红砖多出20多倍的抗压能力。
这项初步研究成果的公布,在未来我们应用在地球上的建筑材料方面将会有一个巨大的提升,可能会帮助我们的建筑抗击强烈的冲击而保证内部人员财产的安全。
当然,我们的目标可不仅仅是在地球上变得越来越强,我们的目标一直都是星辰大海。既然这些材料的本质是月壤,那是不是在理论上就解决了想要在月球建造建筑物的难题了?
要知道,嫦娥六号登陆月球展示的五星红旗都是由玄武岩石的纤维制成的特殊材料组成,这样才能在月球真空的环境中得以长久展示。
所以适应地球环境压力的物品是无法在月球长期使用的,想要在月球上建立基地,首要问题就是“房子”。
而今我们根据月壤研究出来的月壤砖,在华中科技大学的团队手中,已经通过了月球环境压强下的初步考验。这也为我们真正实现探索月球迈进了大大的一步。
也许我们在解决了月球“住房问题”后的第一步,就能实现全民心中种菜的理想。
我们从嫦娥五号带下来的月壤中,除了展示的沙量部分外,大多数的月壤都被分配给了我国诸多的大学及科研单位做相应的研究工作。
月壤砖只是其中一家单位的研究成果,我们也相信未来也将源源不断地收获其他月壤研究成果的好消息。
我们也坚定相信国家公布的探月计划会如期实施,未来在月球上一定少不了中国人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