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赴美与特朗普谈判,本以为他要和美国硬气叫板,却拿中国当起了筹码,马克龙的算盘打得太响了。



马克龙与特朗普

最近,欧洲不仅面临着美国的高关税压力,还在俄乌谈判中,被美国挤到了一边。在美国的双重打击下,法国总统马克龙,以“欧洲老大”的身份,亲赴美国与特朗普进行双边会谈。

就在外界好奇,马克龙用什么方法让特朗普回心转意时,马克龙的一句话暴露了他的真实意图。当着特朗普的面,他表示,“美国的首要任务是向中国加税,而非同时打击中欧”。

他给出的理由是,美国对中国加税,那是因为中国的贸易行为“不公平”。但是欧洲就不一样了,美欧经济关系密切,尤其是法国。再说了,特朗普不是一直要求欧洲国家,加大国防支出吗?如果美国对欧洲提高关税,欧洲怎么能完成特朗普提出的要求呢?



马克龙

一边服软一边威胁,马克龙软硬兼施,就是要和特朗普讨价还价。不过按照他的说法,中国也成为了他谈判的筹码。

马克龙强调“美欧利益一致”,并将中俄捆绑为“对立阵营”,意在向特朗普证明,欧洲仍有战略价值,避免被美国彻底边缘化。

另外,德国总理朔尔茨因国内政治危机失势,欧盟内部缺乏统一的声音。马克龙以“欧洲代言人”自居,试图通过访美,塑造法国作为欧洲领导者的形象。他频繁提及中国,既是为展示对国际事务的掌控力,也是为掩盖欧盟内部的分裂。

同时,马克龙通过炒作“中国威胁”,暗示美国需依赖欧洲,制衡中俄,从而为欧洲争取谈判席位。

例如,他提出“欧洲将向乌克兰派维和部队”,试图以安全合作,换取美国的重视。不过,马克龙似乎忽略了一个事实,此时出卖中国,欧洲就可以安享太平吗?显然不是这么回事。



朔尔茨与马克龙

中国是法国白兰地最大出口市场,但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税引发中方反制,法国干邑出口暴跌,月损失超5000万欧元。马克龙政府面临国内厂商施压,需尽快解决贸易摩擦,但近期却对中法合作避而不谈,凸显战略上的短视。

马克龙为迎合美国,在涉华议题上主动示强,导致中法关系陷入僵局。但是,特朗普注重实际利益,他既想对华加税,又希望与俄罗斯和解,以集中资源。马克龙试图用“中国威胁论”影响特朗普,但后者更关注如何从欧洲榨取更多利益。



法国干邑工人抗议

而马克龙若持续挑衅,中方可能进一步收紧市场准入,打击法国核心产业。马克龙的“祸水东引”策略,不仅难阻美国对欧施压,反而可能加速中欧经贸脱钩,损害法国的长期利益。

说到底,马克龙的策略本质是“以中国为代价,换取短期政治利益”,既低估了中方的反制决心,也高估了美欧同盟的稳固性。未来,法国若无法平衡务实合作与地缘博弈,恐将陷入“两头落空”的困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