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汽车人》吴毓

宝马日前发布了以大圆柱电池为基础的第六代电驱系统,迎接兼顾高性能与高效率的新世代车型。



由于生产工艺复杂、电池管理精度,以及能量密度提升等诸多原因,大圆柱电池一直是汽车动力电池中的“少数派”——目前只有特斯拉与江淮的部分车型使用。相比之下,强调封装可靠与单体容量的矩形电池被更多汽车品牌选择,2023年的装车率就已经超过90%。

与此同时,矩形电池的规模应用也带来更强的适配性优势。供应商乐于提供尺寸、形状的定制服务,以满足不同品牌不同车型的布局需求,使其可以更低的采购成本成为货架上的畅销商品。

尽管有诸多障碍,但特斯拉仍然坚持自己的选择,从2710NCA,到2710NCM,再到4680NMC。特斯拉的官方数据显示,4680电池单体能量相比以往提升了5倍,输出功率相比有极耳电池提升了6倍,车辆的续航里程可以提升16%。

相比大圆柱电池在输出功率、充放电效率等方面的领先,马斯克更看重其生产效率的优势,以及制造成本的潜力。

聊完了大圆柱电池的现状,我们回头来看看宝马第六代电驱,真的是“大”“圆”“柱”。

首先说说“大”。

宝马此次发布的大圆柱电池,标准直径46毫米,高度分别是95毫米和120毫米。按照目前的命名原则,就是4695和46120。它们的体积较特斯拉4680大圆柱分别放大18.75%和50%。

更大的体积必然带来更高的单体能量。据官方数据,宝马大圆柱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20%,续航里程增加30%,充电速度提升30%。虽然没有说明该数据是指“4695”还是“46120“,也没有明确性能比较的基础,但续航里程与充电效率的提升已是确定无疑。



其次聊聊“圆”。

准确地说,宝马此次发布的第六代eDrive电驱动系统,为新世代车型的性能表现补齐了最后一块拼图。而大圆柱电池只是其中一环。

全新的驱动系统升级了励磁同步电机EESM,并添加了异步电机ASM。它除了可以实现两台电机的转矩叠加,还能在两台电机各自高效率区间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全新的高效率区间,有助于新世代车型将实现能效、动力与驾驶体验的全面进化。

官方数据显示,全新的励磁同步电机和异步电机组合,使得能量损耗减少40%、重量减轻10%,新世代车型的整车效率也将由此提升20%。

在实际使用中,位于后桥的励磁同步电机会根据车辆的实时工况,精确调整转子的励磁强度,在高速阶段保持稳定的动力输出;而新添加的同步电机大概率会布置在前桥,为车辆静止起步、中途加速提供额外的助力,让驾驶乐趣与能量效率共生。



除了励磁同步电机与异步电机的新组合,第六代eDrive电驱系统还采用全新的800V高压平台,快充10分钟就能增加300公里,为平衡长途行驶-有限电量的之间矛盾提供了解决方案。从长远来看,充电效率提升使得用户无需频繁充电或寻找换电站,补能体验更加便捷,纯电车的使用体验将会愈加接近燃油车型。

最后谈谈“柱”。

宝马坚持选择大圆柱电池,盖因其可以显著提升电气性能与充电效率,同时具有轻量化与空间大的优势。

少有人注意到,第六代eDrive电驱系统采用了无模组Cell to Pack技术,与电池车身一体化Pack to Open Body技术。前者意味着取消模组层级,大圆柱电芯被直接集成到电池包中,简工序简结构降重量降成本;后者则是让电池包成为车身结构的一部分,上强度上刚度优重心优极限……

表面看,“无模组”与“电池车身一体”通过精简结构,实现电池包轻薄,让乘员可以获得更大的乘坐空间与行李空间。但本质上,这二者都是在做减法,通过结构的优化,实现车身的轻量化。这是宝马高效动力的核心,也是宝马谈驾驶体验的基础。



在电动化时代,一方面要追求驱动系统的高效,另一方面也要继续强调车身的整体轻量化。没有后者,增加再多的功率扭矩,照样会被那些不直接参与能量转换的“死重量”吃掉。航空发动机追求极致的推重比也是基于同样的道理。

第六代eDrive电驱系统的到来,不止是距新世代车型再近一步,更是一次全维度的技术实践,BMW车型可以更灵活地设定性能,新世代车型可以更自由地奔跑。

当新一代电驱系统登场,再也没有什么能阻挡宝马对自由的向往。【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