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过去,泽连斯基对中国参与乌克兰重建的态度并非一成不变。在俄乌冲突爆发半年后的2022年8月,他曾“敦促”中国加入重建工作,那时的他,背后有美国和欧洲的支持,对胜利充满了乐观的期待。乌克兰上下都沉浸在一种即将反推乌东、收复克里米亚的氛围中,泽连斯基自然觉得中国等全球南方国家的态度对乌克兰来说并不重要,甚至有一种“可有可无”的意味。然而,时过境迁,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乌克兰的反攻计划未能取得成效,而美国在政府换届后,却自顾自地与俄罗斯开启了和平谈判。泽连斯基从原本的“受宠者”变成了被施压的对象,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外交策略。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再次提到了中国,但这次,他的语气不再是敦促,而是请求。中国之前发布的立场文件,明确提到了乌克兰重建的问题,并表示尊重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为了劝和促谈所做出的外交努力,国际社会也是看在眼里的。联合国那边,还有中国牵头成立的和平小组,这些都让泽连斯基看到了希望。然而,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乌克兰不能只在西方依赖不上的时候,才想起寻求中国的帮助。中国一直秉持着客观中立的立场,致力于劝和促谈,为俄乌冲突的解决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中国并不寻求在乌克兰问题上扮演什么特殊的角色,但也不愿意看到乌克兰继续陷入战乱和困境。对于泽连斯基来说,他深知中国在与欧洲的经济互动中有着巨大的利益,因此他认为中国有可能在俄乌问题上发挥积极的作用。他甚至表示,只要中国愿意为乌克兰和平发挥作用,那么乌克兰随时准备好进行沟通。这种低姿态的表态,无疑是他对当前国际形势的一种无奈回应。此外,泽连斯基还面临着一个更为棘手的问题,那就是乌克兰国内的政治局势。为了获得一个稳定的安全保障,他甚至表示愿意辞职,以换取乌克兰加入北约的资格。然而,这种表态不仅没有得到国内民众的支持,反而引发了一些议员的不满。他们认为,谁能签下美国那份协议,谁就是下一任乌克兰总统。但这份协议对乌克兰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在俄乌冲突三周年的这个特殊时刻,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向中国发出了一个“不情之请”。他希望能得到中国的帮助,共同助力乌克兰恢复和平,并开展战后的重建工作。这一请求,不仅体现了乌克兰在当前困境中的无奈与求变之心,也折射出国际局势的复杂多变。
泽连斯基之所以会把目光投向中国,原因不言而喻。美国忙着和俄罗斯重启对话,已经指望不上了;欧洲虽然还愿意支持乌克兰,但在美欧关系出现裂痕后,这种支持的力度和效果都大打折扣。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作为全球南方的重要代表,其立场和态度对乌克兰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乌克兰外长瑟比加主动与王毅外长见面,并表示重视中国的大国影响力,赞赏中方的客观平衡立场。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希望中国能在俄乌问题上出头,为乌克兰“主持公道”的意愿。这无疑是泽连斯基外交策略转变的一个明显信号。
泽连斯基在发布会上的表态,依然透露出一种“双赢合作”的思路。他认为,乌克兰的重建工作对任何企业都有利可图,因此是一个值得讨价还价的“香饽饽”。他愿意为那些能提供安全保障的国家提供重建的便利,从而保证这些国家能赚到钱。然而,这种“双赢合作”的思路,在乌克兰过去的实践中并不成功。乌克兰政府在这方面似乎并没有太多的头绪和成功的先例可以参考。
然而,泽连斯基在寻求中国帮助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一些现实的问题。比如,他如何平衡与美国和欧洲的关系?他如何确保中国在参与乌克兰重建的过程中,不会损害到乌克兰的国家利益?这些都是他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美国提出的条款非常简单粗暴,相当于把乌克兰的自然资源和港口等基础设施都打包卖给美国。而乌克兰需要用数百年的时间来偿还这笔债务。这样的条款,无疑是对乌克兰主权和利益的严重侵害。因此,即使泽连斯基想要签订这份协议,也面临着巨大的国内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