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不明快递内的“扫码赢豪礼”礼品卡!2月25日,南都记者接到网友爆料,称家中收到一个奇怪的包裹快递,内有“蛇年上淘宝 豪礼来相送”礼品卡,称扫描二维码可免费赢取扫拖机器人等礼物。此外,卡的背面标明活动主办方为京东、淘宝、拼多多、美团等平台。 社交媒体上,不少网友春节后也收到不明快递,同样附有“扫码有礼”礼品卡,活动主办方多为主流平台或知名品牌,活动内容则是蹭平台当下的热门活动,但询问后被品牌辟谣。 南都记者调查发现,这是一种刷单诈骗,各地网警已发布提醒。据了解,诈骗分子冒充购物平台向用户寄快递,内有“免费赢豪礼”活动礼品卡。扫描上面的二维码后进入做任务返现群,领取小额奖励后越陷越深,参与到垫付资金做任务的刷单活动,直至发现投入的巨额资金无法提现。
网友收到的不明快递,里面有礼品卡。
“扫码赢豪礼”有陷阱
春节过后,电商平台上线各类促销活动,骗子们不仅制作与平台热门活动相关的“扫码赢好礼”礼品卡,还精准寄送到用户家中。家住广州的白领小王告诉南都记者,近日收到一个不明快递,里面有一包酒精湿巾和一个封面上印有“蛇年上淘宝 豪礼来相送”的信封。
据透露,信封里有两张印刷彩页,一张是“豪礼兑换券”,正面印有“百亿补贴”“政府补贴20%”“三重豪礼免费送豪礼”等字样,反面则是三重豪礼的介绍,豪礼一是米家全能扫拖机器人M30pro一台,价值2799元;豪礼二是美团、饿了么同城豪礼一份,价值38~68元;豪礼三是18元支付宝红包。豪礼介绍下方是领取说明和二维码,以及有覆盖膜覆盖的领取编码。而另一张彩页,则是致用户的一封信,称“该项活动”携手联合在各购物平台随机抽取60000名活跃用户参与免费送豪礼专场活动,而且“在本活动所获得的任何奖项都无需任何费用免费包邮到家。”
“信封及里面的印刷彩页、礼品兑换卡看起来跟零售企业日常派发的POP宣传单张格式很像,看起来比较能唬人。”小王向记者表示,但她此前并未单独网购一小包酒精湿巾,活动主办方也没有事先通知她,于是想将包裹退回,这才发现寄件地址是“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宝安路”,寄件方并非活动主办方,“这个包裹来路不明,寄件方奇奇怪怪,太可疑了。”
南都记者留意到,社交平台上,同样收到不明快递的网友也晒出了“扫码有礼”的礼品卡。两者套路基本一致,以知名平台、品牌的名义诱导用户扫码。
对此,各地网警近期已陆续发布相关提醒。南都记者注意到,山东网警发文称,内含“年终享豪礼”礼品卡的陌生快递,与之前的“蟹卡”诈骗类似,目的是吸引你扫码添加“客服”入群。“客服”会让你通过完成指定任务来兑奖,如下载特定软件或是点击特定网址链接,或称需要你先垫付一些小钱才能拿到奖品。不过,等你完成所谓的“任务”后,对方会先发送小额红包骗取信任,再诱导你投入更大金额,参与“更赚钱”的任务。随后,对方不再返还你投入的钱,甚至继续骗你投入更多钱,你已陷入刷单诈骗的陷阱。
山东网警还提醒,不要轻易扫描快递的二维码,要保持理性判断,避免被小额回报或高额奖励所诱惑。同时,一定要通过官方网站或官方渠道,验证中奖信息的真实性,不要轻信任何要你转账才能领奖的话术。
刷单诈骗如何获取用户信息?
骗子精准寄送礼品卡,收到快递的用户不免担心,他们通过哪些渠道获取到自己的姓名、地址、电话等个人信息。
南都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各地法院相继公布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已生效案件,用户信息泄露的途径随之曝光。2023年5月,湖州市吴兴区人民检察院发布信息显示,仅14天,快递小哥张某利用工作之便,非法出售9000多条公民个人信息,并由此牟利5000多元。据了解,他与站点有系统查询权限的副站长王某合作,以六毛钱一条的价格出售客户姓名、手机号和收件地址。检察院对张某、王某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法院根据案件事实,做出判决。
对此,一名电商运营人员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平台为保护用户信息安全,会隐藏个人信息,商家在后台无法看到客户地址、电话等,只知道订单编号,“如果有事要联系客户,也是虚拟号码,平台默认开启私密功能”。
据了解,部分电商商家为提高销售的确定性,想方设法掌握用户的个人信息,这就需要“订单解密”,即通过违法渠道获取快递公司内部人员账号,登录快递公司后台系统,查询获取消费者完整信息,方便商家进行针对性销售。
他还提到,商家要勾结快递“内鬼”获取用户信息的话,对方要有较高快递权限,这对很多商家来说成本较高,价值并不匹配。另一个容易泄露个人信息的渠道是部分小电商平台,“主流平台多高权限都拿不到,一些小的平台容易泄漏”。
据相关媒体报道,母婴APP美柚、宝宝树也被用户称泄露隐私。前述电商运营人员告诉南都记者,部分小电商平台的小程序、社群等是一些科技公司自己所开发,内部人员容易获取用户信息。
2023年11月,广州白云区人民法院审结的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中,泄露者正是一家互联网科技公司的工作人员。该工作人员负责客户网店的电商销售及运营工作,利用工作便利,在公司后台下载客户网店的包含姓名、手机号、收货地址等在内订单信息50多万条,以单条0.2元的价格出售给一家货运代理公司。
除了商家勾结快递企业“内鬼”、小平台泄露用户信息等,有业内人士向南都记者表示,虽看不到用户信息,部分商家可通过用户之前的购买记录重新发货,就是后台操作补货,这也是一种新型套路。
采写:南都记者 黄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