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光辉”战机(LCA Tejas)自诞生以来,就以其漫长的研发周期和尴尬的性能表现成为全球航空界的“另类代表作”。尽管服役后饱受诟病,甚至被印度国防部拒绝继续采购,印度军方似乎并未放弃“拯救”这款战机。
印度宣布将为“光辉”加装电子干扰吊舱,并高调宣称其将挑战包括歼-20在内的中国战机。然而,这一言论却引发了全球网友的集体群嘲。
“光辉”战机从1983年立项到2015年正式服役,耗时超过30年,创下了四代机研发时间的“世界纪录”。漫长的研发并未带来卓越的性能,反而使其成为“落后”的代名词。
服役后“光辉”因性能落后、可靠性差等问题,直接被印度国防部拒绝继续采购。印度空军甚至将其定位为“过渡机型”,转而寻求进口更先进的战机。
尽管“光辉”存在诸多问题,印度军方仍在对其进行“修修补补”,试图通过技术升级挽回颜面。加装电子干扰吊舱便是最新的“尝试”。
印度军方宣称加装电子干扰吊舱后,“光辉”的雷达反射面积将大幅降低甚至能够“隐身”,从而让包括歼-20在内的中国战机难以发现。这一言论点燃了印度网友的“民族自豪感”。
然而这一“高光”宣传却引发了全球网友的集体吐槽。有人直言:“印度人要么是傻子,要么是得了妄想症。”更有网友调侃:“歼-20发射完霹雳-15,头都不带回的。”
电子干扰吊舱确实能够干扰敌方雷达和通信系统,提升战机的生存能力。然而,这种技术并非“光辉”独有,中国战机早已将其列为标配。从歼-20、歼-16到枭龙、歼-10B,KRL-700A电子干扰吊舱已成为中国战机的“常规配置”。
歼-20作为第五代战斗机,其隐身性能是“光辉”这种四代机无法比拟的。即便加装电子干扰吊舱,“光辉”的雷达反射面积依然远远大于歼-20。
歼-20配备的先进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和电子对抗系统,能够在远距离发现并锁定目标。而“光辉”的雷达和电子战能力,甚至无法与中国的四代机相提并论。
歼-20的霹雳-15远程空空导弹具备“发射后不管”能力,可在远距离外摧毁目标。相比之下,“光辉”的空战武器系统显得陈旧且落后。
印度军方的“高光”宣传,更像是一种自我安慰的民族情绪宣泄。面对中国在航空领域的巨大优势,印度试图通过“口头胜利”来弥补实际差距。
无论是隐身技术、雷达系统还是空战武器,印度与中国的技术差距都显而易见。加装电子干扰吊舱,并不能改变“光辉”作为四代机的本质。
全球网友的群嘲,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印度军工能力的普遍质疑。与其沉迷于“口头胜利”,印度更应该正视差距,脚踏实地提升自身技术水平。
印度“光辉”战机的“高光时刻”,更像是一场自我陶醉的闹剧。加装电子干扰吊舱,并不能改变其作为落后四代机的现实,更无法与中国的歼-20相提并论。对于印度而言与其沉醉于“阿Q精神”,不如脚踏实地提升技术水平,缩小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否则类似的“光辉”闹剧,恐怕还会继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