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孙淑玉 通讯员 胡又懿 刘姿麟 实习生 王灏然

近日,烟台市中医医院薛飞经方工作室在淄博正式揭牌成立,吸引了业内广泛关注。这一工作室的成立,为经方传承与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扛起传承经方的重任,薛飞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新一代青年中医人的担当与作为。


揭牌成立现场,薛飞(左四)与参加活动人员合影。

初识经方,照亮医学之路

谈及与经方的深厚渊源,薛飞内心难掩激动之情,这一切皆始于一次意外的学术邂逅。那是2016年的秋天,身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的他,在同学的带领下,有幸踏入了黄煌老师的课堂。正是在那里,他初次领略到了经方“方-病-人”的独特思维框架,为他开启了中医诊疗新方法的大门。他恍然大悟,原来诊疗过程竟能如此简明扼要、精准高效。自那以后,薛飞便对经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热爱,毅然走上了深入钻研、实践、传承的道路。

“经方,是中医宝库中的瑰宝,它们古老,讲究对症施治,效果显著;同时,用药简朴,仅几味药便能组成一方,既经济实惠,又便于患者接受。”薛飞说道。多年来,他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发扬“经方惠民”的独特魅力,用最少的药、最低的成本,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正是这种医者仁心,赢得了患者的广泛赞誉。

门诊实践,见证经方魅力

在薛飞的门诊室外,等待就医的患者络绎不绝,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却同样怀揣着对康复的渴望。2024年,薛飞的年病号量高达两万多人次,这一就诊人数的背后,是患者对他的信任,而这份信任,源于他始终坚守初心,致力于用经方为患者解除病痛。

诊室中,薛飞利用望诊、舌诊等中医传统诊断方法,结合细致的观察和询问,准确把握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然后结合经方理论,为患者定制个性化治疗方案。在这种治疗方法下,许多患者重拾了健康与希望。58岁的刘女士便是经方的受益者之一,她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折磨多年,病情一直反复,时好时坏,尝试过各种治疗方法,但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这让刘女士痛苦不堪。经朋友介绍,她找到了薛医生。薛飞认真研究她的病情,根据疾病的初、中、末期发展变化,精心设计了分期经方治疗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刘女士的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从起初的虚弱无力到如今的生活自如,她仿佛重获新生,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


薛飞(左三)在为患者把脉。

“经方,别看它药材简练、价格低廉,但疗效却不容小觑。在接诊患者中,不乏像刘女士这样被疾病困扰多年的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经方治疗,他们的症状大多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或控制。这充分显示了经方在慢性病治疗中的魅力。”薛飞感慨道。

援黔之行,传递经方智慧

除了在日常门诊中兢兢业业,薛飞还怀揣着医者的大爱情怀,积极投身到医疗援助工作中。2021年6月,他作为中医大夫前往贵州黔东南州,该地区受高海拔和特殊气候条件的影响,医疗资源匮乏,当地居民就医极为不便,长期饱受着关节疾病、慢性病等的困扰。

薛飞到达后,便立即全身心投入到当地的医疗工作中。他凭借深厚的经方知识,为当地居民诊治各类常见病症。其中,有一位85岁高龄的苗族老者,已受肺心病折磨超过20年,日常饱受气喘、心悸及腰痛的煎熬,生活质量大打折扣。薛飞采用经方为老人精心治疗,经过一段时间努力,老人的症状有了显著改善。在医疗资源稀缺的黔山地区,像这样的病患比比皆是,薛飞的经方疗法,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既便捷又经济的治疗途径,为他们带来了健康的希望。

不仅如此,薛飞深知,要从根本上解决当地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培养本土医疗人才至关重要。在援黔过程中,他和当地基层卫生院医生进行了3次经方知识的学习,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激发了当地医生学习经方的热情。通过他的努力,越来越多的当地医生掌握了经方治疗方法,为当地基层医疗水平的提升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今,薛飞在烟台市中医医院总院和院外扶正堂门诊的病号群体覆盖男女老幼,受益患者众多,“能够为民众解除病痛、得到民众的认可是作为医生最大的幸福。”薛飞说道。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