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中方抛出合作信号之际,本就身处困境的欧洲,却又开始折腾起了中欧关系。2月24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林剑在谈及德国大选时,顺带就中欧关系表了态。林剑表示,中方支持欧洲一体化和战略自主,愿与欧方继续为世界和平与繁荣贡献力量。此前王毅外长在慕安会以及G20外长会上,也密集就中欧关系给出了期待。
王毅外长
但欧方嘴上说的好好的,实际行动却又是另一回事。据俄媒报道,代表欧盟27国的欧盟理事会,于当地时间2月24日正式批准了第16轮对俄制裁。不出意料的是,又有两家中企被列入了制裁名单,理由是相关中企向俄军“提供地形数据和卫星服务”。
除了欧盟外,早已“退群”的英国也在周一,对来自中国、印度等多家公司实施了单边制裁,理由和欧盟一样,涉事企业为俄军“提供了军民两用物品”,例如武器系统中所用到的微处理器。
欧盟
对于欧洲方面的无理制裁,中方曾多次表示过强烈反对。中方不是当事方,也没有向任何一方“递刀子”,唯一做的就是推动俄乌问题和平解决。当下的俄乌局势,正需要各方为和谈创造基础,此时欧盟展现强硬立场,显然是不利于危机的政治解决进程推进。
不过结合当下的俄乌局势,就不难理解欧洲为什么要这么做了。欧洲一直将俄罗斯视为其最大的地缘威胁,俄乌冲突的爆发进一步刺激了欧洲的“恐俄情绪”。过去有美国通过北约体系向欧洲提供安全保障,欧洲方面还有恃无恐。但如今特朗普回归,对欧洲这一传统盟友,摆出了一副不管不顾的姿态。先是美国副总统万斯在慕安会上,出人意料的痛批欧洲,而后美俄高级别代表在无视欧洲的情况下,在利雅得举行双边会谈。
特朗普
迫切希望重新上桌的欧洲,自然需要拿出像样的筹码。一来是为了告诉俄罗斯,自己“挺乌”立场没有变。二来是为了向美国展现自己的决心,希望说服美国回到此前的立场。除了宣布新一轮对俄制裁外,欧洲还宣布了对乌军援,英法两国甚至还提出了出兵乌克兰的想法。此外,2月24日,也就是俄乌冲突三周年之际,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芬兰总统史塔布等多名欧洲领导人齐聚基辅,以展示“挺乌”立场。
现在来看,新的局面已经出现,对俄乌局势未来走向的看法,出现了三种声音。一种是美俄主导的,迫切希望通过谈判快速实现长期停火。第二种是欧洲,他们极力主张继续援乌,确保乌方的诉求能够得到充分回应。第三种是中国等中立国家,乐见任何为和谈所做的努力,也认为各方的合理关切应该得到重视。
泽连斯基
不难看出,和平虽然初见曙光,但各方之间的分歧依旧明显,要想达成长期的停火协议并非易事。这期间各方必然会不断制造筹码,以寻求将自身利益最大化。但中方有必要提醒欧洲,以损害中欧关系为代价创造筹码,绝不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