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2月25日电 (记者许维娜)或是观赏冰雕雪雕、雾凇,惊叹于冰雪奇观;或是在冰场雪道飞驰,尽享滑冰滑雪的激情;或是参与冬捕,感受丰收喜悦……去年冬天以来,我国各地冰雪运动与旅游热度居高不下,成为假期出游热门之选。人们在享受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乐趣的同时,也有力推动了我国冰雪经济的发展。

随着冰雪经济的蓬勃发展,相关数据也呈现出显著增长态势。

记者从国家信息中心获悉,其对外发布了《冰雪经济监测指数与数据分析报告(2024—2025)》(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分析了我国当前冰雪经济的发展趋势,阐述了研究冰雪经济监测指数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冰雪经济监测指数框架。受访方供图

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2025年1月,国家信息中心发布了国内首个《冰雪经济监测指数》,在此基础上,本次报告对指数框架进行了优化和完善,提出了冰雪经济“1-6-18”监测指数框架,包括1个冰雪经济监测总指数,6个分指数:冰雪运动参与度指数、冰雪旅游活跃度指数、冰雪设施完备度指数、冰雪文化丰富度指数、冰雪装备创新度指数、冰雪产业支撑度指数,以及18个子指数,从不同侧面反映冰雪经济发展情况。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报告》选取了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北京、河北七个省份作为首批监测对象,在2024—2025冰雪季开展冰雪经济指数监测。

今年1月监测数据显示:七个省份冰雪经济监测总指数平均得分为50.69,北京(69.63)、黑龙江(66.10)处于领先梯队,冰雪经济整体发展水平较高。冰雪运动参与度指数方面,七个省份指数平均得分为64.68,黑龙江(100)、河北(85.51)和辽宁(77.02)领先于其他省份;冰雪旅游活跃度指数方面,七个省份指数平均得分为46.89,北京得分最高,为87.26,黑龙江(64.94)、辽宁(50.22)高于平均水平;冰雪设施完备度指数方面,七个省份指数平均得分为49.53,吉林(61.84)、内蒙古(61.56)、新疆(57.83)、黑龙江(55.68)高于平均水平;冰雪文化丰富度指数方面,七个省份指数平均得分为45.48,北京(83.33)、吉林(70)、黑龙江(58.33)得分较高,七个省份差距明显;冰雪装备创新度指数方面,七个省份指数平均得分为32.89,北京(75.51)优势明显,吉林、河北略高于平均水平;冰雪产业支撑度指数方面,七省份得分较为均衡,平均得分51.27,北京(59.72)、黑龙江(57.12)、内蒙古(56.33)得分略高于其他省份。同时,分地区看,七个省份各有优势和短板,需要结合本地资源禀赋持续深化发展,不断补短板、扬优势、强弱项,提升冰雪经济整体水平。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研究员单志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构建冰雪经济监测指数框架并开展量化研究,是落实国家关于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文件要求的具体举措,是了解冰雪经济发展态势的重要手段,也是地方政府制定和完善冰雪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填补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白。

单志广表示,展望未来,我国应继续加强冰雪经济发展统计监测,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冰雪经济,推动冰雪产业全产业链各环节深度融合,构建起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协同共进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下一步,国家信息中心将携手各方,积极加强业内交流合作,以多维度、精细化、定量化的专业监测,助力冰雪经济稳步前行,共绘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