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曾憧憬过这样的退休生活?在人生过半的时候,卸下工作的重担,发挥自己的特长,过上自由而充实的生活。然而,现实的压力和焦虑却让我们望而却步。日本作家井形庆子在《不再焦虑:心灵富足的退休生活》中,为读者描绘了另一种可能性。她以自己在英国和日本两地生活的经验,揭示了东西方社会在思想观念上的差异,并分享了如何在不稳定的时代背景下,过上心灵富足的退休生活。
《不再焦虑:心灵富足的退休生活》,[日]井形庆子 著,丁楠 译,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内文选读:
48岁副总的“生活重启”
“日本人的顾家是只顾赚钱,英国人的顾家是想方设法把时间补给妻子和孩子。”
男人的一句话道出了日本人与英国人在工作观上的差异。一个人即使收入降低了,也仍然对生活感到满足。如果天底下真有这种事的话,秘诀大概就在于此吧。
这位先生是伦敦一家德国大型办公用品制造商的副总经理。他不顾公司高层的恳切挽留,在四十八岁那年自愿离职了。他说,“不想再做高强度的工作了”,于是拿着离职金和公司养老金,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副总经理的位置。
调查显示,经济景气的时候,多数英国人都有着“无法平衡家庭与工作”的烦恼。这位男士也不例外,随着子女一天天长大,他开始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陪在家人身边,并开始在繁忙的日常中质疑现状。
“人在有地位的时候总是患得患失,可是一旦放手了,再忙碌的日子也只是过往的回忆。一个人永远可以在最舒心的生活中找到归宿。” 人在50岁的时候,脑力和体力都还充沛,再努一把力仍然有上升的空间。
不过,像这位副总这样,一心想要改变自己的生活,在远未到退休年龄的时候辞去本职工作迈向新生活,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这种看似会扼杀许多可能性的身份转变,与其说是为了重启人生,不如说是一种以“先有生活,后有工作”为目标的对人生的重新规划。这便是我从这个男人的经历中获得的感悟。
为什么没有存款也能退休
回想起来,我们总是在说“没有钱没办法结婚”“没有存款设办法换工作”,似乎我们对人生大事的意愿和决定,完全是被有没有存款左右着的。这一现象背后,是日本人“没有足够的钱就无法行动”的观念在作崇。
有这样一种说法,“Japan is a saving country, Western is owing countries”(日本是储蓄社会,西方是负债社会)。不屑于存钱的英国人很容易被解读为不懂得思前想后,但若换个角度看,这种性情其实代表了一种不依赖存款也能享受生活的生存精神。
近来,一则关于“日本已婚女性人均拥有私房钱超过100万日元”的报道成为热点话题。我们从中当然可以得出女性对于未来经济形势和老后生活感到不安的结论,但是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钱这种东西就是不论存多少都不能让人感到安心的。如果我们能更好地调整生活的方向,与大环境接轨,也许我们就可以不那么依赖存款,而是去做自己想做的工作了。
如何放弃依赖存款,寻找新的生活方式,也许这才是我们当下应该思考的问题。
享受当下,用生活定义旅行
我在这趟旅行中的另一个发现是,英国人从不拍照。他们会用双简望远镜取代照相机,在航行期间待在甲板上,一边眺望远方的岛影和海鸟一边感叹,一待就是一整天。此前出国旅游时,我也从没有遇到过被游客叫住要求帮忙拍照的情况。与其把感动留在照片里,不如去认真体会眼前的瞬间,英国人对待旅游的这种心态,也许恰好印证了旅游就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吧。
另外,我在船上也不曾见过有人因推杯换盏而大吵大闹,失了分寸。虽说团体旅游少不了喝酒,但是每当看到有人一边喝咖啡或红茶一边找情投意合的乘客交换感悟,或是独自在船上的阅览室里摊开地图,沉浸在关于岛屿的历史书籍之中,我便觉得自己被赋予了一种超越想象的旅行的可能性。
说到游船旅行,我们的第一反应总是上流社交和尊贵的享受,想象力贫瘠如我,脑海里只有在泳池旁的躺椅上喝鸡尾酒晒日光浴的画面。然而英国人即使上了年纪也能以始终不变的步调独自享受游船旅行的样子,让我清晰地看到了自己曾试图在心中描绘的人生后半程的方向。
与其等着别人替自己料理好一切,然后端到眼前,不如一切从兴趣出发,主动去抓住属于自己的快乐。如果能有更多人意识到旅行理应如此,我们的后半生一定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