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五角场社区居民朱忠德和他的“梦想小院”在全国人民面前火了一把,充分展示了社区大家庭“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强大力量。今年,“梦想小院”要“乘以十”,并已被纳入2025年街道民生实事项目计划;社区中,城市更新加速扩面,全面完成30万平方米“美丽家园”建设,推进41个小区雨污水混接改造,新启动50万平方米“美丽家园”建设;古村落迎来“乡村CEO”,探索乡村运营与社区营造实践,为乡村振兴开辟新路径……
杨浦人民城市新实践,社区治理,如何打造“人气爆款”?
一场青年的“反向”探索
——古村落迎来“乡村CEO”
福建省三明市的忠山村是一个拥有10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古建筑的维护和文旅形式的创新成为当地面临的挑战。
去年3月,杨浦区与三明市三元区联合发起的“沪明台青年乡创实践基地”正式揭牌成立。这一交流合作平台以三元区岩前镇忠山村、莘口镇楼源村为试点,引入“乡村CEO”理念,鼓励沪明台青年担任“乡村职业经理人”,探索乡村运营与社区营造实践。
1 “你们还记得我吗?”“记得!”
“得益于这个机会,我来到了忠山村,想为乡村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来自上海理工大学的台籍学生戴嘉妤说。
“你们还记得我吗?”“记得!”忠山村小广场上,温馨的场面在上演。时隔半年,这些曾经的“乡村CEO”再次回村,他们与孩子们的重逢,成为杨浦区与三明市三元区携手推进两岸青年融入乡村振兴的动人瞬间。
“沪明台青年乡创实践基地”成立后,“乡村CEO”分批次入驻忠山村和楼源村,开始驻村行动。他们通过田野观察、无结构式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村庄的基础情况、痛点及机会,因地制宜为村庄的改造出谋划策。
上海杨浦区赋启青年发展中心青年组成的“乡村CEO”团队首批便入驻到了忠山村。驻村期间,他们将青年创意融入古建筑,使用可持续材料,让空间重新焕发新生。不少村民感慨,“现在的村子兼具历史感与生命力!”
戴嘉妤介绍:“我们想到了乡村音乐会+举办民俗节庆+非遗展示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增强乡村的凝聚力,还可以吸引外来游客参与当地的民俗节庆活动,体验丰富的乡土文化,进而推动经济发展。”最终,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忠山村的古建筑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也为村民生活增添了更多乐趣。
据悉,自2021年起,岩前镇先后与台湾团队签订了岩前、乌龙、星桥、忠山、下寨等5个村的“陪护式”服务协议,就乡村振兴重点示范线、万寿岩文旅小镇景区、忠山历史文化名村活化利用等重点项目开展乡建乡创设计。而这些成果的背后,都离不开杨浦的大力支持与协作。
2 “掉转方向”,为乡村振兴开辟新路径
值得一提的是,杨浦与三元的合作不仅局限于乡村,还延伸到了城市。返乡青年们通过自身的实践,让乡村“反向”走进城市,为乡村振兴开辟了新路径。
“以往都是城里人走进乡村,我们的返乡青年也通过自身实践让村民‘融入’城市。当返乡青年入驻乡村,与村民们相处融洽,村民们也就在观念上更能接受返乡青年的灵活创意,实现了彼此的‘双向奔赴’。”来自中国台湾的上海杨浦区赋启青年发展中心负责人陈双卯说。
为村民拍照片,在城市给他们开办“摄影展”;把村里的“土特产”拿到城里销售;为乡村“土特产”设计具有活力的IP……这些创新举措都是双方合作的成果。
“特别感谢他们能来,让我们的村子能够发展得更好,他们辛苦了。”在85岁的楼源村村民陈花和看来,驻村青年的到来为乡村带来了活力和希望。
莘口镇则以“乡村CEO”为媒介,将龙舟传统民俗文化、熏鸭等特色美食文化、格氏栲国家级森林公园自然风光等具有当地特色的“土特产”通过创意展示、直播记录等方式,传递到上海各地,为沪明合作蓄能造势。
此外,沪明台公益青年可持续乡创训练营等活动还带领148名青年深入了解忠山村、楼源村传统文化,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开展创新探索;在上海慈善周系列活动“向善1小时”公益市集上,“三元特色”摊位吸引了很多人驻足流连……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台籍硕士生导师卢永彬曾到三元调研青年返乡实践。他认为,青年返乡实践具有历史性、时代性和国际性,这些不仅为乡村发展带来了“人气”,更重要的是让青年扎根乡土,发挥他们的创意,从国际视野出发,这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素材。
杨浦区台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杨浦将继续致力于两岸交往交流交融,持续推进地校合作实践,拓展交流平台,吸引更多两岸青年融入城市社区治理,让台湾青年“愿意来、留得住、融得进、发展好”。
让“社区共同体”开出“一路繁花”
1
新启动50万平方米“美丽家园”建设,城市更新加速扩面
此前,五角场街道召开城市更新推进大会,吹响了城市更新加速扩面的冲锋号。今年,街道要全面完成30万平方米“美丽家园”建设,推进41个小区雨污水混接改造,新启动50万平方米“美丽家园”建设。
五角场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街道已在各居民区设立“美丽家园建设相关问题源头治理工作小组”,由居民区党组织书记担任组长,承担起督促施工方做好工作预案,开展巡查监督、化解信访投诉等相关工作。
记者同时了解到,今年4月,将首先完成复旦片区小区提升改造项目。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城市更新,要以“做一片、成一片、亮一片”为目标,注重用好“三师三顾问”等工作机制,引导多元主体有序参与,共同构建完善“15分钟社区生活圈”。要全力推进复旦国际创新人文社区建设,完善布局、优化环境,促进城市社区与百年学府的有机融合,着力实现街区功能与形象、景观与文脉的和谐统一。
2 今年,“梦想小院”要“乘以十”
从一盆昙花到一方小院,离不开一群人的接力。今年春节,五角场社区居民朱忠德和他的“梦想小院”在全国人民面前火了一把。
“梦想小院”的前身原本是一处废旧的角落,去年,五角场街道联合居委会、社区规划师、社区居民和爱心企业,让“梦想小院”绽放出一路繁花。“梦想小院”所在的四平居民区,近年来社区微更新项目频出,除了“梦想小院”,“彩虹花园”“时光花园”也是众人拾柴的“结晶”。
2月20日,记者从五角场街道第六届第四次社区代表会议上获悉,街道今年将打造10个“梦想小院”社区共享花园,并已被纳入2025年街道民生实事项目计划。
“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三驾马车’全程护航,社区能人辈出,积极引入社会资源,这些都让我真正理解了‘社区共同体’的含义。”四平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李志红说。
“梦想小院”们的走红,为五角场街道提升基层治理水平贡献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下一步,我们还要树立品牌意识,在已有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形成机制,学会集聚放大、优化升级,共同打造具有五角场特色的社区治理品牌。”五角场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编辑:张辰霏 奚宇轩
图片为资料图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