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北京广东突然宣布大规模收地,数百亿专项债资金砸向土地储备,一夜之间房地产市场的风向就变了。

政策一向倾向于稳妥的北京这次成了领头羊,重启超百亿元土储专项债,广东18个市县也不甘落后,迅速推进了100宗地块和数百亿资金。

看来这次政府是要动真格的了,不仅是要盘活闲置土地,更要通过这种方式撬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这么大规模的收地行动真的能如愿以偿地盘活楼市吗?



收储闲置土地潮来了!

春节刚过,不少人还沉浸在假期的气氛中,北京广东的收地行动却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始了。

这次行动的规模是史无前例的大,北京2月18日一口气发行了462.9亿元的新增专项债,116.87亿元专门用于土地储备,资金将投向25个土地一级开发项目,就是要拿出真金白银收回那些被闲置多年的土地。

广东的行动同样迅速,春节一结束,18个市县就马不停蹄地发布了100宗地块的收储计划,总金额高达数百亿元,广州佛山和惠州等15座城市在2月11日前就公布了各自的土地收储方案。

珠海更是罕见的大手笔,计划收储14宗土地,总金额约66亿,成了广东省内的领头羊,在全国范围内也绝对算得上是大动作了。



这次行动的目标是非常明确的,所涉及的土地很多都是几年前就已经出让的,但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未能开发,一些地块是因为开发商资金链断裂,另一些则是规划条件和市场需求不匹配。

各种各样的问题让这些土地长期闲置,不仅影响了地方政府的土地供应计划,也对房地产市场的稳定造成了潜在威胁。

北京广东两地率先行动,虽然有点试水的意思,但已经打响了全国范围内收储闲置土地的第一枪,其他省市也正在观察两地的进展,只要有一定的效果,全国范围内的推进将会很快展开。

毕竟解决土地的闲置问题是国家稳定房地产市场的重要策略之一,不光是地方政府的当务之急,为什么郭嘉现在要开始收储闲置土地了?到底能达成什么效果呢?



国家为什么要开始收储闲置土地?

这个问题要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根源开始了解,这些年我国房地产市场太火爆了,整个市场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库存土地。

一些地块早在十年前就已经出让,但由于规划条件不符合当前的市场需求,或者因为开发商各种各样的原因,一直处于闲置状态。

虽然看上去土地没被开发也算不得什么,但是从市场供需的角度来讲,大量闲置土地必然会导致供需失衡,还可能给地方政府带来财政压力。

房地产市场也是要靠供需关系决定的,当大量闲置土地无法转化为有效市场供应时,将会直接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收储这些闲置土地重新调整土地用途,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一些用于商业的地块可以调整为住宅用地,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

收储闲置土地也是可以缓解开发商的资金压力,过去几年我国的房地产进入震荡下行期,房地产企业资金链紧张已经成了普遍现象,许多开发商手握大量闲置土地,但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开发,不仅占用资金,也影响了他们的偿债能力。

政府通过收储行动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开发商可以将这些闲置土地出售给政府迅速回笼资金,这样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缓解自身资金困境。

广东这次的收地计划可以说是很有诚意了,大部分地块的回购价给到了当年成交价的80%到100%,更有超过四成地块的回购价已经接近原价。



这个价格对于当前的市场来说是相当合理的,所以就是政府出手帮助地产企业解决束缚他们的债务和资金问题,重新盘活整个房地产市场的活力,同时也避免了长期闲置导致的土地贬值。

这就是国家重启土储专项债这根本目的,通过这样的政策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房地产行业的风险问题,专项债注入之后,地方政府不仅可以盘活闲置土地,还能为未来的城市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房地产行业的风险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一个政策解决了三大矛盾,这就是整个政策的核心魅力所在。

收储行动的目光非常长远,现在看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了瓶颈期,许多城市发展已经没有了空间,继续向外扩张城市范围并不利于城市管理。



如果能将闲置土地进行收储和再利用,就可以在现有基础上为我国城市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一线城市可以通过收储行动将闲置土地重新规划为科技园区或研发基地,从而推动产业升级,二三线城市则可以将这些土地定向改造为适合本地发展的工业用地,促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2025房市稳了?

收储行动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但这波操作能否真正成为楼市的“救命稻草”呢?

这才是许多人最关心的问题,这两年我国楼市一直处于调整期,在经历了2024年的市场低迷之后,库存积压房价下行,房企资金链紧张等一系列问题让许多专家纷纷开始唱衰中国房地产。

这次的大规模土地收储行动看上去像国家的一次救市行动,但是一定要搞清楚想凭借一次行动来彻底逆转楼市显然是不现实的,但是收储行动能不能带来房市的稳定,还需要我们进行相应的分析。



可以明确的是,收储是可以在短期内缓解土地市场供应过剩问题的,当大量闲置土地被政府收回之后,市场上的土地供给数量必然会减少,供需关系也就跟着发生变化了。

这种变化对地价和房价的支撑作用是一定会有的,至少不会再让地价继续下跌,这些被政府收回的土地并不是简单地放着生灰,政府在收回土地时都会有相应的规划,这些土地中很大一部分都将在调整用途之后重新流入市场。

有的地块将从商业用途变为住宅用途,成为保障房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房地产和城市基建洗牌的时候来了,有变化就一定会带来新的市场机会,重新激活一部分市场需求。

收储行动还能为房地产企业减轻一部分资金压力,房企手里那些卖不掉的存量土地可以通过政府收储拿到一笔资金回笼,这样操作下来就能缓解企业的现金流危机。



当企业的资金链不再紧绷时,泡沫破裂的危机时刻也就过去了,就可以避免因资金链断裂而导致的大规模抛售和破产,这一点对稳定房市的整体格局至关重要。

不过也不要过于乐观地认为收储行动能一举解决所有问题,我国在2025年通过专项债投入的收储规模将达到1万亿,这个数字听起来很庞大,但放在我国庞大的房地产市场中来说却并不够。

现在我国房地产市场最大的问题就是库存积压严重,收储行动针对的对象是闲置土地,但是我们整个房地产市场的库存却并没有因为收储行动而减少。

现在一些三四线城市的存量房依然处于高位,即便是1万亿资金投进去,也只能起到暂时缓解作用,在短时间内彻底改变市场供过于求的基本局面是不太可能的。



收储后的土地重新入市也需要时间,土地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从调整规划到土地开发再到项目立项,这些环节走完是需要时间的,短期内无法直接见到成效。

这些土地也不可能全部用于商品房开发,现在房地产的库存已经这么严重,如果继续进行商品房开发那岂不是直接给自己挖坑嘛?所以不少土地将被规划为保障房,公共设施用地或新型城镇化建设用地。

指望这些收回的土地全部来救市显然是不现实的。

楼市的回暖最底层的逻辑是需求的真正复苏,近几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城市化速度放缓,未来中国人口将会持续减少已经是一个不可逆转的现象,既然如此我们的新增住房需求增速肯定会有所放缓。



再加上疫情带来的经济不确定性,购房对于中国百姓来说是一件大事儿,居民对这种大额支出已经非常谨慎了,更何况现在的房地产市场还不明朗,很多人选择持币观望。

如果购房需求不能迅速回升,即便减少了土地和房屋供应,楼市的价格仍然难以扭跌转涨,所以收储行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楼市的需求问题,更多的还是一种短期调控手段。

而且还别忘了,债务是踏踏实实存在的,只不过是由这些年即将断裂的开发商转移到了政府头上而已,这些资金很大一部分依赖于专项债。尽管专项债是一种有效的融资工具,但最终还是要地方政府来偿还的,如果收储后的土地无法在短期内被重新高效利用,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也会随之增加,进而影响后续的土地市场运作。



因此收储政策的实施需要非常精细的操作,不是一味地“收地”就能解决问题。

结尾

这轮收储行动大概率会对楼市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地价和房价可能在短期内企稳,甚至出现小幅回升,房企的资金压力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可是指望这次行动一举扭转楼市的整体下行趋势还为时尚早,房地产市场的核心问题不仅在于土地和房源的供应,更在于需求的变动以及整个经济大环境的影响。

因此我国2025年的房市或许会在短期内因收储行动而获得一些喘息的机会,但要想真正迎来阳春,还需要市场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

参考资料:
重磅!大规模“收地”行动来了
新浪财经 2025-02-20
越来越多城市开始重金收回土地,“收储会是2025年土地市场的一大看点”!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2-21
地方土地收储加速 北京重启超百亿元土储专项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2-20
18市县100宗地块,广东打响节后收储闲置土地“第一枪”
新京报 2025-02-12
闲置土地收储节奏加快 市场预期或改变楼市供需
和讯网 2025-02-18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