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云南省宣威市普立乡尼珠河村的小学生们乘坐空中缆车去学校。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新华社昆明2月25日电 题:通往崖顶的“云端校车”

新华社记者赵彩琳、江文耀

“我的家在谷底,我的学校在崖顶。”家住普立乡尼珠河村的陈泓函和同学们收拾好换洗衣物,背上书包,相约乘“云端校车”去学校报到。

2月23日是云南省宣威市普立乡官寨完小开学的日子。陈泓函要乘坐景区观光车、转乘观光电梯垂直爬升268米,再换乘空中缆车爬升200余米,加上1公里步行,到学校共用时近30分钟。

“之前,要背着东西走3个小时山路才到学校,稍不留心还会摔跤。”陈泓函说,因上学的路太险,还因此萌生过不想上学的念头。现在,陈泓函像游客一样乘着观光设备“飞越”峡谷,很快就能到学校了。

藏在深山峡谷中的尼珠河村,地处云贵交界处。尼珠河沿着蜿蜒的山路由北向南,在群山中分出一条缝,一边是云南宣威,一边是贵州六盘水。

多年来,尼珠河村的学生们从深山谷底通往崖顶学校最近的路是河谷中的崖壁路,路上沟壑相间、幽深陡峭,往返一趟近6个小时。村民们的送学路,是泥泞垂直的悬崖,是连半只脚都放不下的“山窝窝”路,是就地取材用山石简单铺就的石梯路。

“我自己辛苦没什么,就是心疼孩子。”陈泓函的妈妈浦云回忆,2022年前,送家里的三个孩子上学,每次要耗去大半天的时间,山路艰险,大人走起来都费劲,稍有不慎就会有危险。

“山高谷深坡陡”的上学路迎来转机。2017年,宣威市引进“尼珠河大峡谷生态文化旅游项目”,并于次年动工修建崖壁电梯。

2022年,景区建成运营,高达268米的电梯和200余米高差的高空索道缆车陆续投入使用,并对尼珠河村及官寨村村民免费开放,尼珠河的孩子上学有了直达崖顶的“云端校车”。南方电网云南曲靖供电局还为电梯提供了双电源供电,确保“云端校车”全年正常运行。

“乘着电梯到‘云端’,我才发现原来我的家乡也很美。”小学生王娇说。官寨完小教导主任崔瑛发现,交通便利后,尼珠河村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大有改变。


2月23日,云南省宣威市普立乡尼珠河大峡谷的观光电梯和缆车(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云端校车”把村里的孩子安全送到学校,也让更多人看见大山深处的风景。浦云开了家小吃店,生意不错,等游客再多一点,她还想做农家乐。

尼珠河村村民陈余琴早早看到当地旅游发展的潜力,布置出4个房间做客栈,同时提供餐饮服务,一年毛收入能有40万元至50万元。“今年还想扩建客栈,把房间增加到20间。”陈余琴说,天气暖和的时候,几乎每天房间都是满客,院子里坐满了来吃饭的游客。

曾经无人问津的小山村,如今游人如织,成为增收致富的宝地。2024年,尼珠河大峡谷景区全年游客量达30万人次,给当地带来近2000万元经济收入。景区的发展极大地惠及了尼珠河村民的生活,村里的旅游业态越来越丰富,村民们办起了农家乐、咖啡屋、酒店、民宿……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还有不少外出务工的村民也回乡发展。

尼珠河大峡谷景区的开发公司董事长蔡雄是从大山走出去的创业者,事业有成后返乡投身家乡建设。他介绍,连接谷底与崖顶的垂直观光电梯是景区较早落成的重点项目,还获得了2021年电梯行业杰出工程项目奖。

“垂直观光电梯不仅仅为游客提供便利,每次想到孩子们能踏着这条安全通道往返学校,就觉得自己所有的努力都值了。”谈及建设初衷,蔡雄眼中泛着光。

蔡雄说:“这个项目不仅要带动村民致富,更要成为孩子们的‘登云梯’。希望他们踏着这道天梯走出大山历练成长,最终带着本领回来把家乡建设得更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