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吃过最好吃的炒饼丝,是上高中的时候,在老板的店里吃的。
上高中后,我开始了住校的日子。一开始,我每天老老实实去食堂吃饭,但高中食堂的饭种类特别少,没多久就吃腻了。这时候,宿舍的同学撺掇我一起去外面吃饭。学校在县城,附近有许多小餐馆。
因为学校不是全寄宿制的,有许多跑校生中午回家吃饭,因此学校大门在中午12点40前是不设门禁的。12点钟一下课,我们便飞快的跑出校门,去餐馆里抢座位。当时附近有六七家餐馆,中午一餐的均价在4-5元。
那时候物价低,4块钱一碗面里,浇头有菜有肉,堪称豪华。一碗面下肚,足矣吃饱。但出来吃饭的人,相对来说还算是少数,基本都是男生,因为男生胆大且独立,若严格按照规定,实际学校是不允许住校生去外面吃饭的。
我们当时普遍的生活费是一天10块钱,假如午餐就花四五块,再加上早晚餐,意味着吃饭外可支配的零用钱会大大减少。学校每两周放一天假,我们往往在去学校一周之后,经济开始拮据,伙食标准下降。
这时候,有人提议:不如我们也去老板那里吃饭,那儿很便宜的。
老板的店,我之前也有耳闻,但也从未去过。有人说他家的饭便宜又好吃,也有人吐槽他家环境很差,饭如同喂猪的。
摸一摸腰包,已经瘪下去了,我们最终还是一致决定,无论如何,要去老板家探险一次。毕竟传说中老板的饭店是外面饭店里最便宜的。
说走就走,一天中午,我们几个人迈着坚定的步伐,进入了老板的店。之前虽偶有路过,但都没进去过,因为听说来这里吃饭的人都是不讲究的人,现在我们也不讲究了。
我环顾店里,环境很简陋,除了把墙壁刷白之外,几乎没有任何装修。桌椅也相当简陋,像是许多年前农村饭店里用的。餐馆最里面,是老板的厨房,老板正在里面捞面,一群穿着朴素的男学生们排队在厨房外边等候。
我们也排上了队,进去跟老板大声说:要大碗!老板看了我们一眼,说你们是新来的吧。然后麻利拿起大碗盛好面条,又拿起勺子舀了满满一勺浇头淋在碗内。
我看了一眼老板的厨房,厨房里跟外面的环境如出一辙,跟光鲜靓丽毫不沾边。老板的灶台上一共有两台灶,两口锅。其中一口大铁锅煮面,一口小炒锅闲置,另放着一个巨大的不锈钢脸盆,脸盆里就是面的浇头,看起来黏糊糊一片,上面撒着一些韭菜叶子。
我端着面走出去,跟伙伴们找了个桌子坐下。然后开始吃面。这面跟其他地方的都不一样,很明显他的浇头属于一锅烩,里面有过油肉和素丸子及白菜之类,并且用淀粉做了勾芡,所以汤汁浓稠,味道容易挂到面条上。
我如今想来,他这个面,像是过油肉+大烩菜+打卤面综合在一起。后来我再也没见到过有这种做法。
开始吃面,感觉并没传说中难吃,但也算不上有多好吃,最大的感觉就是实惠,像是工厂里的饭,且卫生条件让人怀疑。趁着现在人少,老板抽出空跑到厨房外收了一波钱,大碗面2块5一碗,是这附近最便宜的。
后来我们经常去老板的店,慢慢就知道,原来这店里只有老板一个人自己忙活,他老婆来了几天,就再也不愿意来了。而由于店里环境堪忧,并且食物种类单一,所以几乎不会有社会上的顾客进来,只有我们这种穷学生。
老板是个微胖的中年男人,个头不高,喜欢穿白色背心和黑色裤子,配一双黑色小皮鞋,发型有点地中海。脸上满面红光,总是急匆匆的,一看就是伙夫的样子。
老板爱着急,其实也是迫不得已。因为他卖的一碗面已然是最便宜的了,但由于来的人太多,他一个人太忙,有时候顾不上收钱,很多人吃完没结账就跑了。那时候微信还没发明出来,也没有手机支付,都是用现金,我感觉老板的店里,每天至少有五六个人会吃白食。
还好我们的素质比较高,就算老板忙,根本顾不上出来看,也一定会把饭钱给老板。老板挣点钱也不容易,他确实是辛苦的。
慢慢的,我们摸出老板店里的门道,不挑人最多的时候来。人少的时候,老板也比较轻松,这时候,我们就可以要求他做炒饼丝。老实说,老板的面做的一般,但他的炒饼丝却真的是一绝。
老板做炒饼丝与我后来见过的所有饭店都不同,他用猪油来炒,一块乳白色的猪油用勺子磕进锅里,搅划两下,再现磕个鸡蛋进去,然后把包菜切丝扔进去,接着抓一大把饼丝进去,放简单的调料,就闷上锅盖等熟。
老板做的炒饼丝,一份超级多,足够吃饱饱的,并且只需要3块钱。他这个炒饼丝颜色淡,相对比较干,甚至有点稍微焦焦的感觉,融合着鸡蛋跟猪肉的香味儿,包菜也是特别爽脆,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炒饼丝。
后来我去别的地方吃炒饼丝,感觉他们无一例外都炒的太油了,有的还太湿了,弄得跟炒面差不多,吃起来一股酱油味,不好吃。
我后来也自己在家做饭,我也喜欢老板的这种做法,但我愈发觉得,他这个炒饼丝,好像不是炒熟的,更像是焖熟的,焖炒饼丝,但人家火候掌握的恰到好处,不湿也不干,而且鸡蛋炒得很香。
我为什么一直管这个店的主人叫老板,因为当时大家都这么叫,只知道他叫老板,没人知道他姓啥。
再后来,老板的店就关了,从此再也没有这么便宜的吃饭地方。别的饭店收钱都收得很紧,那些喜欢吃饭不付钱的小瘪三也没有了好去处。
有传闻称,据说老板是去了太原的一个大学食堂里包了个位置。后来过了一年多,我也去了太原,但太原的大学那么多,怎么可能找得到。从此之后,我再也没见过老板,也再没吃到过那么香喷喷的炒饼丝。
如果你能关注我,那可真是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