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下,老旧小区的梧桐树下,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擦拭手中的老照片。

"小翠,你在那边还好吗?"他喃喃自语。

"老张,这么晚了还在外头坐着?"邻居刘大妈关切地问道。

"我准备去趟陕北,去看看那些老地方。"

老人小心地将照片装进皮夹,脸上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

01

北京西城区四合院里,六十八岁的张建国靠在太师椅上,望着墙上那张泛黄的全家福发呆。



院子里的老自行车上落满了灰,曾经热闹的四合院如今只剩下他一人独居。

"该吃药了。"张建国看了看墙上的挂钟,慢悠悠地站起身。老伴走得早,一双儿女又都在国外安了家。大门上的红对联已经褪色,显得格外凄清。

从药盒里取出几粒药片,张建国端着水杯的手微微发颤。

屋里静悄悄的,只有老式座钟滴答作响。这间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老屋,如今只剩下他一个人的脚步声。

"叮铃铃——"座机电话突然响起。

"爸,我和小军下周要去加拿大开会,您要不要趁这机会出国散散心?"电话那头是女儿张蓉关切的声音。

"不用麻烦了,我这把年纪了,哪还折腾得动。再说了,我这退休金够用,你们安心忙自己的事情吧。"张建国笑着推辞,眼角却泛起了些许湿意。

挂了电话,张建国的目光落在了顶柜上那个布满灰尘的老皮箱。

那是他年轻时用过的知青箱,里面装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一九六八年末,他和一群同龄人响应号召,来到陕北延安地区插队落户。

张建国颤巍巍地搬下皮箱,小心翼翼地打开。

箱子里有一沓发黄的《红色文艺》杂志,几件褪色的蓝制服,还有一本布面笔记本。

当他翻开笔记本时,一张老照片轻轻滑落。

照片上,一个身着蓝色制服的青年和一个扎着麻花辫的姑娘并肩站在山坡上,背景是一片金黄的高粱地。

照片背面工整地写着:"建国同志,永远铭记我们共同战斗的日子——李翠萍,一九七零年农忙"。

看着照片上那个青春靓丽的姑娘,张建国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

李翠萍,村里文艺宣传队的队长,用那甜美的歌声唱响了多少《东方红》和《南泥湾》。

她的歌声伴随着庄稼人的劳作,给艰苦的知青生活增添了几分诗意。

那些在公社开会的日子,那些在田间劳动的时光,那些乘凉时的促膝长谈,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他还记得,小翠总爱唱那首《在希望的田野上》,清亮的歌声飘荡在山野间。

"也不知道小翠现在怎么样了。"张建国轻声自语,目光深邃。

突然,一个想法在他心中升起:何不趁着身体还算硬朗,去陕北看看?去寻找那段埋藏在记忆深处的青春?

第二天一早,张建国就开始收拾行装。他特意换上一件深色的中山装,那是他最郑重的衣服。



临出门前,他把那张老照片小心地放进内兜,订了去延安的火车票。

"老张,这是要出远门啊?"院子里正在扫地的刘大妈好奇地问。

"嗯,去陕北看看。那边还有些老朋友。"张建国微笑着回答,眼神中闪过一丝期待。

Z字头的特快列车上,张建国望着窗外飞逝的风景,心情愈发复杂。

四十多年过去了,一切都变了模样。

他记得当年坐绿皮车去插队时,要走整整三天三夜。

如今高铁只需要几个小时。

列车抵达延安站时,已是午后。

张建国拎着那个老皮箱,打了辆出租车往当年插队的石圪节村进发。

02

"师傅,那会儿这儿都是土路,现在可真是大变样了。"张建国感慨地对司机说。

"您是知青?"司机师傅从后视镜看了他一眼,"现在村里都通了水泥路,老乡们住上了小洋楼,比城里人都阔气。"

车子在村口停下,张建国深吸一口气,闻到了熟悉的土地气息。

石圪节村的确变了很多,当年的知青点早已拆除,村中心盖起了文化站,还有一排排崭新的小楼。

"老先生,您找谁?"一个戴着草帽的年轻人问道。

"我想打听个人,李翠萍,四十多年前是这里的知青,在文艺宣传队当队长。"张建国说着,从皮夹里取出那张老照片。

年轻人摇摇头,但热心地指着村头说:"您可以去问问老支书,他年纪大,知道的事情多。"

张建国顺着指引,来到一座农家小院。

院子里,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在石磨上磨玉米面。

"请问,您是李德福支书吗?"张建国试探着问道。

老人停下手中的活计,仔细打量着来人:"这声音怎么这么熟?你是……建国?北京来的知青张建国?"

"李支书!"张建国激动地握住老人的手,"想不到您还记得我!"

两位老人相视一笑,眼中都泛起了泪光。

"我是来打听小翠,哦,就是李翠萍的事。"张建国直截了当地说。

李支书的表情突然变得有些奇怪:"翠萍啊,她一直住在村里,后来成了村里的民办教师,教了一辈子书。她啊,现在可是儿孙满堂,过得挺好。"

张建国心头一震:"她……她结婚了?"

"这个嘛,"李支书欲言又止,"你还是自己去看看吧。她家就在村东头的那排小楼里,门口种着一棵大柿子树。"

傍晚时分,张建国站在那棵高大的柿子树下,望着眼前的二层小楼。

院子里晾着几件洗得发白的衣服,隐约传来电视机的声音。



他深吸一口气,推开了虚掩的院门。

"谁啊?"一个略显苍老但依然清亮的声音传来。

门开了,站在门口的是一位穿着淡蓝色布衫的老太太。

岁月虽然在她脸上留下了皱纹,但那双明亮的眼睛依然如当年般灵动。

"小翠……"张建国轻声唤道,声音有些哽咽。

"建国同志?"李翠萍愣在原地,眼泪瞬间涌出,"真的是你吗?"

四十多年的光阴,在这一刻仿佛倒流。两人相对无言,只是默默地打量着对方。

"快进来坐。"李翠萍擦了擦眼泪,将张建国让进屋里。

客厅里,电视机正在播放晚间新闻。

墙上挂着几张老照片,有穿着教师服装的李翠萍,还有一个英俊的年轻人的照片。

"这是……"张建国指着那张年轻人的照片。

"那是我儿子,今年都四十多岁了。"李翠萍的声音有些颤抖,"他在县城医院当医生。"

"孩子他爸呢?"张建国小心翼翼地问。

李翠萍沉默了片刻,突然掩面而泣……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