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为了总统之位争的头破血流,有的人却觉得这个位置,如同烫手山芋,在经过3年的俄乌冲突,泽连斯基也愈发觉得,对于目前局势,已经无能为力,在这最后关头,他能做的,可能只有这一件事了。



1、愿意总统之位,换乌克兰入约

日前,据媒体消息称,泽连斯基主动表示,“如果为了和平,我愿意离职,甚至用辞职换取北约入场券”,这无疑是一颗重磅炸弹。然而,与此同时,美国却似乎从一个昔日坚定的朋友转身成为一个施压者,要求乌克兰签署一份条件严苛的矿产资源协议。

这份协议不仅向乌克兰提出苛刻的经济要求,还推动了一项在联合国大会上的所谓“历史性”决议草案,其中并未明确强调乌克兰的领土完整。

美国的步步紧逼实质上让乌克兰陷入了一种“双重压力”的境地:一方面是来自俄罗斯的持续军事威胁,另一方面则是来自盟友的经济及政治压力。特别是这份矿产协议,美国不仅要求乌克兰把资源和基础设施收入的一半投入到一个5000亿美元的基金中,还要由美国全权掌控该基金。



试想,一方面战火中的乌克兰期待着同情和支持,而另一方面,一个以利益为先的超级大国正步步迫近,这无疑让局势更显得扑朔迷离。

2、资源和领土,乌克兰全都留不住

在俄乌冲突三年的节点上,特朗普表现出极大的信心,他声称本周就能完成与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和谈。这种信心背后,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息:特朗普正试图在国际舞台上充当一个和平缔造者。然而,这位美国领导人也不忘在此过程中,为美国谋求最大的经济利益。

乌克兰的尴尬不仅来自于外部压力,也源于内部矛盾。为了维持国家的独立性和主权,泽连斯基此前一直拒绝对俄美协议让步,然而特朗普的灵活战术却将他推到了墙角。美国媒体对此评论道,乌克兰实质上成了被夹在大国角力之间的小卒,不得不在妥协和坚持中苦苦挣扎。



另一方面,美国提出的矿产资源协议,更像是一场又一次的“勒索”。在这份协议下,乌克兰不仅要上缴大量资源收入,而且仅能作为一个旁观者,看着自己的资源被他国操控。而美国则在这种“合作”中稳坐钓鱼台,攫取最大利益。这种单方面获益的模式,引发了乌克兰国内外广泛的不满和质疑。

3、欧洲内讧,援乌队伍分崩离析

欧洲内部关于俄乌冲突的态度似乎也正在经历一种微妙却又明显的分裂。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国际纷争中,曾经团结一致的欧洲盟友,现在呈现出不同的声音。随着时间推移,意大利等国家开始对美国的单边行动和强力干预表达不满,并呼吁特朗普发挥更强的领导作用以实现持久和平。



至于英国,他们则表现出一如既往的强硬立场,宣布将对俄罗斯实施自冲突以来规模最大的制裁措施,甚至考虑派遣大批士兵参与乌克兰的维和行动。然而,英国的这一举动,似乎缺乏足够的实际支持。军事分析师指出,英军当前的装备和兵力捉襟见肘,制裁和军事干预的效果可能远不如预期。对于英国来说,如何在言行不一致的情况下继续维持自己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也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事实上,俄乌冲突的延续不仅考验着乌克兰,也考验着整个欧洲的团结。过去三年中,一直支持这场战争的欧洲国家,如今开始意识到打击俄罗斯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战略收益。相反,这种延续的冲突正逐渐耗尽欧洲自身的资源与耐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