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气温忽冷忽热,让我们的皮肤面临严峻挑战,导致出现干燥、脱皮、泛红甚至敏感等问题。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屏障器官,在温度急剧变化的春季更需要科学护理。

接下来请顺义妇儿医院医疗美容中心张新婷医生和您聊聊如何科学应对皮肤干燥与敏感。



一、春季皮肤问题的核心诱因

1.环境的多重打击:

低温:皮下血管收缩,皮脂腺活跃度下降,天然保湿因子分泌减少。

低湿度:空气湿度低于30%时,角质层水分加速蒸发(经皮失水率TEWL升高)。

干燥环境:春季风大,气候干燥,皮肤易出现干燥、起皮、发痒等问题,出门建议佩戴口罩,保护皮肤屏障。

2.屏障功能受损:

皮肤角质层的“砖墙结构”(角质细胞+细胞间脂质)因缺乏神经酰胺、胆固醇等脂质成分而出现裂隙,导致防御力下降,外界刺激物更易侵入。

二、春季护肤的黄金法则

1.清洁:温和至上

避免过度清洁:选择APG(烷基葡糖苷)或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洁面,pH值5.5-6.5接近皮肤天然环境。

水温控制:32-35℃温水最佳,过热会溶解皮脂膜,过冷则影响清洁力。

去角质频率:干皮/敏感肌每月1次,油皮可2周1次,优先选用乳糖酸、葡糖酸内酯等温和酸类。

2.保湿:三重锁水机制

吸湿剂:甘油、透明质酸、尿素——从环境中抓取水分。

润肤剂:角鲨烷、霍霍巴油——填补角质细胞间隙,平滑肤质。

封闭剂:凡士林、羊毛脂——形成锁水膜,减少TEWL。

进阶方案:在面霜前使用含泛醇(B5)、神经酰胺的精华,强化屏障修复。

3.防晒:不可忽视的紫外线

紫外线骤然变强,SPF30+ PA+++的广谱防晒仍需坚持。

优选含二氧化钛、氧化锌的物理防晒剂,减少化学防晒剂的刺激风险。

4.特殊护理:精准应对

急救面膜:选择含积雪草苷等成分的医用敷料,单次使用≤20分钟。

局部强化:唇部用含蜂蜡、维生素E的膏体;手足关节处厚涂尿素软膏后戴棉质手套过夜。

三、不同肤质的春季护理重点

肤质类型 | 护理要点

干性/极干性:油脂补充+屏障修复;

油性/混合性:分区护理,T区控油+两颊保湿;

敏感性:避免刺激性成分(酒精、香精)。

四、春季护肤的五大误区

1.“热水洗脸更解冻” → 高温破坏角质层桥粒连接,加剧干燥。

2.“油皮不需要保湿” → 外油内干本质是屏障受损,需补充水性保湿成分。

3.“频繁使用喷雾” → 蒸发时带走自身水分,喷后需及时涂抹保湿霜。

4.“忽略室内湿度” → 建议使用加湿器维持湿度在40%-60%。

5.“过度依赖面膜” → 每天敷面膜可能导致角质过度水合,引发皮炎。

五、生活方式协同护理

饮食调整:增加Omega-3(深海鱼、亚麻籽油)摄入,减少高糖饮食引发的糖化反应。

睡眠管理:保证7小时深度睡眠,促进皮肤夜间修复模式启动。

衣物选择:避免羊毛等粗糙面料直接摩擦面部,优先纯棉材质。

春季护肤的本质是帮助皮肤适应环境剧变。通过温和清洁、靶向保湿、屏障强化三位一体的策略,配合环境与生活习惯调整,即使是脆弱肌也能安稳过冬。若出现持续红斑、脱屑等症状,建议及时就诊皮肤科,排查脂溢性皮炎、玫瑰痤疮等病理性问题。

文字|医疗美容中心 张新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