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雾气缭绕的江南水乡,一场不寻常的婚礼正在举行。

朱元璋刘伯温微服私访至此,却发现今日是传说中的"五鬼日"。

"先生,按理说今日不宜嫁娶,这是为何?"朱元璋低声询问。

刘伯温眉头微皱:"确实蹊跷,不如我们前去一探究竟。"

他们不知道,这次偶遇将揭开一个关乎皇陵选址的天机,

而那位神秘的李先生,正等待着他们的到来。

01

正德五年春,万物复苏,百花争艳。大明王朝虽已建立多年,但国家依旧百废待兴,民生尚需改善。为深入了解民情,朱元璋携刘伯温微服出巡,远离京城喧嚣,深入江南水乡。

这一日,两人骑着普通农家马匹,装扮成寻常商贾,行至江南一处名为"青龙村"的小村庄。

"先生,我看前方村落炊烟袅袅,不如暂且歇息,填饱肚子再赶路如何?"朱元璋拍了拍马背,对身旁的刘伯温说道。

刘伯温点头微笑:"正有此意。微臣观此村青山环绕,绿水萦绕,地势平缓,当是个风水宝地。"

两人来到村口,只见村中张灯结彩,锣鼓喧天,一派喜庆气氛。路边几个小童嬉戏打闹,朱元璋好奇上前询问:"小娃娃,村里在办什么喜事啊?"

一个机灵的小男孩抬头答道:"叔叔,今天是李员外家小姐出嫁的日子呢!全村人都来贺喜了!"



"哦?大喜之日,我们也沾沾喜气。"朱元璋笑道,转身想与刘伯温商议。

刘伯温却皱起眉头,若有所思。朱元璋见状,压低声音问道:"先生为何愁眉不展?"

刘伯温沉吟片刻,轻声道:"陛下有所不知,微臣略通命理,今日乃'五鬼日',按理说不宜嫁娶、搬迁、开业等大事,怎会有人选在今日举办婚礼?"

"五鬼日?"朱元璋眉头一皱,"此话何解?"

"五鬼日乃民间忌日,相传此日五方鬼神出巡人间,若冒犯鬼神,恐招灾祸。"刘伯温解释道,"此说虽为迷信,但民间信奉已久,尤其此地江南水乡,风水一说更为盛行。"

朱元璋思索片刻,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这倒有趣,既然如此,不如我们前去看看,或许有什么蹊跷。"

刘伯温颔首:"正合微臣之意。"

两人牵马步行,沿着村中主道前行。道路两旁,村民们忙忙碌碌,有的搬运桌椅,有的准备酒菜,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

行至一处宽敞的院落前,只见大门敞开,门前挂满红灯笼,门楣上贴着大大的"喜"字。院内已摆满酒席,宾客陆续到来,热闹非凡。

朱元璋与刘伯温站在院外观望,一位年约五旬的老者注意到他们,热情招呼道:"二位客官看着面生,是来贺喜的吗?"

朱元璋拱手回礼:"我们是过路商人,见村中喜气洋洋,特来凑个热闹。不知老丈可否容我们进去观礼?"

老者爽朗大笑:"有何不可!今日我孙女出嫁,村里大小都来贺喜,二位远道而来,更是给足了面子!来来来,随我进去!"

在老者引领下,朱元璋与刘伯温步入院内。院中,喜乐声声,宾客如云。正中央搭建了一座高台,上面挂着"百年好合"的红色匾额,台下设有两排座椅,想必是为新人拜堂准备的。

刘伯温观察四周布置,发现院内摆设颇有讲究:东南角放置一盆水,水中漂浮着五色花瓣;西北角点燃五支香,香气袅袅;门口两侧挂着特制的灯笼,灯笼上绘制着奇特的符文。

刘伯温心中暗忖:"这些布置似有化解'五鬼日'煞气之意,看来此家主人并非不知今日为忌日,反倒是有备而来。"



老者为二人安排了一处酒席,笑道:"二位远客,且先用些酒菜,一会儿新人就要拜堂了!"

"多谢老丈。"朱元璋笑道,"不知这喜宴是哪位先生选的日子?如此大喜之日,定是经过精心挑选。"

老者得意地捋须道:"是我村里的李先生选的!他可是方圆百里最有名的风水先生,算无遗策!"

刘伯温闻言,饶有兴趣地追问:"哦?这李先生如此厉害?不知老丈可否引荐一二?微臣也想讨教一番。"

"这个嘛..."老者环顾四周,"李先生性情古怪,不喜热闹,今日未必会来。不过,他就住在村西头的青竹林旁,二位若有兴趣,可自行前往拜访。"

正说话间,院外锣鼓声渐近,只见一顶花轿在八名壮汉抬举下缓缓进入院落。喜轿停在高台前,一位身着大红嫁衣的新娘在喜婆搀扶下步入洞房。不多时,一位英俊少年郎身着新郎礼服,意气风发地走上高台。

众宾客齐声喝彩,洞房内外一片欢腾。

朱元璋与刘伯温站在人群中观礼,只见新人叩拜天地,夫妻对拜,誓言相守。整个仪式庄重而喜庆,丝毫看不出有什么不详之兆。

婚礼结束后,宾客散去,朱元璋与刘伯温也起身告辞。走出院落,刘伯温仍旧心有疑惑。

"陛下,此事颇为蹊跷。依微臣之见,不如去拜访一下这位李先生,看看他为何选在'五鬼日'办喜事。"

朱元璋点头赞同:"朕也正有此意。这李先生若真有本事在忌日办喜事而无碍,确实值得一见。"

两人向村西头走去,沿途询问村民,很快找到了李先生的住所——一座掩映在竹林中的小院。

02

李先生的院落与寻常人家大不相同。院墙不高,却布满青苔;大门不锁,门前却无人踏足的痕迹;院内古树参天,房舍隐约可见。门楣上悬挂着一块木匾,上书"太乙堪舆"四个遒劲大字。

朱元璋与刘伯温对视一眼,上前叩门。

"门未锁,请进。"屋内传来一个沙哑的声音。

两人推门而入,只见院内布局奇特:中央一方小池,池水清澈;四角各有石桌石椅,桌上摆放着茶具;正前方一座二层木楼,楼前站着一位白发老者,正是他们要找的李先生。

李先生看上去年逾古稀,却精神矍铄,双目炯炯有神。他穿着一身灰色长袍,腰间系着一串铜钱,手持一把折扇,气质超然。

"二位远道而来,必非寻常之客。"李先生淡淡一笑,"在下李钦远,不知二位高姓大名?"

刘伯温拱手行礼:"在下刘基,这位是我的朋友朱兄,听闻先生精通风水命理,特来请教。"

李先生目光在朱元璋脸上停留片刻,微微一笑,似乎看出了什么,但并未点破。

"请进屋一叙。"李先生转身引路,带领两人进入木楼。

楼上是一间宽敞的书房,四壁书架上摆满典籍,正中放置一张檀木书案,案上铺着一张八卦图,旁边摆放着罗盘、算筹等风水工具。



李先生请两人坐下,命童子上茶。待茶香四溢,他才开口道:"二位今日所为何事?"

刘伯温道明来意:"我们路过贵村,见村中喜事正酣。经询问得知,今日婚礼的吉日是先生所选。但我略通命理,知晓今日乃'五鬼日',按理不宜嫁娶,故特来请教,不知先生为何选此日?"

李先生闻言,轻轻敲打桌面,目光深邃:"刘先生通晓命理,那么可知'五鬼日'从何而来?"

刘伯温思索片刻:"据传,五鬼乃东方青鬼、南方赤鬼、西方白鬼、北方黑鬼、中央黄鬼。每月初五、十四、二十三这三日,五鬼出行,故称'五鬼日',民间视为不吉之日。"

李先生点头微笑:"不错。那刘先生可知如何化解此煞气?"

刘伯温坦言:"传统说法是避之为吉,若必须行事,则需设坛祭拜,焚香点烛,以求平安。但具体如何化解,使其转危为安,在下确实不甚了解。"

李先生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说道:"天有阴阳,日有吉凶,人有祸福,事有成败。世人常言'五鬼日'不吉,却不知'五鬼日'也有其妙用。"

朱元璋好奇追问:"愿闻其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