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定调!养老金迎调整,5000以下涨10%,以上涨3%,能做到吗
2025年,退休人员迎来了喜讯!随着人社部召开了四季度的新闻发布会,今年的养老金将再次迎来调整。而有网友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在养老金调整中养老金5000元以下的上涨10%,5000元以上的上涨3%,那么这种调整方式能够落实吗?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一看!
目前,我国退休人员的养老金高低不均,有些人一个月只有一两千元,有些人一个月则能拿到一两万元,并且随着养老金调整,两者的差距越来越大。为了缩小高养老金群体和低养老金群体两者间的差距,网友提出了上述观点,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具体落实上,这么做会有不少的问题。
第一、养老保险基金无法承担
随着我国养老金连续多年进行调整,目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平均水平已经达到了3000多元,算是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了。如果还继续保持高养老金调整水平,会对社保基金造成很大的压力。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我国的离退休人数是14155.81万人,平均每个月的养老金支出是3730元,按照3%的水平调整,每个月养老金支出将增加158.4亿元;而如果按照10%的水平调整,相比下每个月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将提高369.6亿元,一年就是4435.2亿元,要知道2023年养老保险基金全年的净收益才6749亿元。
二、影响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
养老金5000元以下的上涨10%,5000元以上的上涨3%,这种做法确实能够有效提高低养老金群体的收入,缓解他们的生活困境,但是却会打压高缴费群体的积极性。在职的时候缴费高,但是退休以后的收入没有明显差距,那么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在职的时候少交一些,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就会减少,这对养老保险基金的发展是不利的。
三、存在不公平
目前,我国不同城市的居民收入和支出是存在较大差异的。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生活成本是非常高的,5001元的养老金也只是中低收入,但是涨幅只有3%;而在五线小城市,5000元已经是高收入了,却可以上涨10%,明显是不太合理的。
同时,对于同个城市的人员,5000元涨10%(+500元)与5001元涨3%(+150元), 后者调整后养老金反而低于前者,也是一种不公平。
四、无法可持续发展
截至 2023 年底,全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 2.97 亿,65 岁及以上人口 2.17 亿,分别占全国总人口的 21.1% 和 15.4%,并且人口老龄化的程度还在不断加深,这意味着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逐年上升,收入将会减少。因此,为了保障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发展,控制养老金的调整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综上所述,2025年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将迎来调整,有网友提出养老金5000元以下的上涨10%,5000元以上的上涨3%的想法,但是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无法承担这么高的涨幅,同时这么做会影响参保人员的缴费积极性,对不同的参保人员是不公平的,最终养老保险基金会无法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