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天价彩礼、婚恋难、婚托婚骗等农村地区的婚恋难题,是2025中央一号文件释放的重点“大招”之一。

文件里是这么说的——推进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治理,发挥妇联、共青团等组织作用,加强对农村适婚群体的公益性婚恋服务和关心关爱。加大对婚托婚骗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近些年,针对“先谈彩礼再谈感情”等畸形婚恋现象,国家下了不少功夫。过去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里,6次点名高价彩礼陋习。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对“婚丧陋习、天价彩礼等不良社会风气”提出治理要求。从2021到2025,更是年年点名这个问题。

老话讲“清官难断家务事”,跟谁结、怎么结,都是大家的自由。但事实上,彩礼已经从祝福变成了家庭沉重的负担,动辄二三十万,因婚致贫不是个例。这不仅仅是家庭内部问题,更涉及到乡风文明乃至社会稳定。

这些年,多地结合地方实际出台彩礼标准,比如甘肃定西规定彩礼不超过5万元。宁夏则是用12 条措施奖励低彩礼家庭,像优先推荐就业、提高信用贷款额度等福利。民政部也早就向各地发出了指导意见,对涉及天价彩礼、铺张浪费、低俗婚闹、随礼攀比等不正之风进行整治。《民法典》明确将“借婚姻索取财物”定性为法律禁止的行为。

但在实际执行中,新郎前脚给村里报备了4万9,后脚就得给丈母娘双手奉上20万。网友评论说“在线上,天价彩礼人人喊打,从未赢过;在线下,天价彩礼屡创新高,从未输过。” 各地推进治理高价彩礼的政策、倡议,虽然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大多数地区仍是积弊难除。

究其原因,无外乎农村地区男女比例失衡、养老保障不足、攀比心等非一招一式就能解决的问题。解决办法也须是综合施策,从提升农民收入、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完善社会保障等多维度发力,逐步消解天价彩礼等婚恋问题的社会土壤。


我们看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里对上述问题都有提到,解决办法也是越来越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如将“推进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治理”纳入乡村治理体系,要求通过政策组合拳解决问题,尤其强调“加大对婚托婚骗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规范婚介市场。

有堵也有疏——要求发挥妇联、共青团等组织的桥梁作用,当个“红娘”,加强对农村适婚群体的公益性婚恋服务,介绍对象、举办集体婚礼等等,减轻青年婚恋压力,同时通过村规民约制定倡导性标准,增强村民自治约束力。

从“倡导”到“约束”,我国对天价彩礼等婚恋难题的治理已经形成“政策引导+法律保障+社会共治”的立体思路,这决心是相当的坚定。接下来我们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在深化移风易俗的过程中,群众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转变需要有个过程,要兼顾好“人情”与“制度”,不搞“一刀切”,常抓不懈、化风为俗,才能让婚恋观念逐步回归健康。


编辑 | 梅青云

责编 | 赵宁宁

主编 | 杨公元

监审 | 宋锦峰

来源 | 央视三农

部分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阅读更多科普信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