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沧州市一名退休工人王勇,今年52岁,是一名残障人士。虽然只有一只胳膊,但王勇的踢球技术过硬。2023年5月份,王勇来到沧州市新华区的车站小学当起了义务足球教练,为孩子们传授足球技巧。
义务教小学生踢足球
传球技 授精神
每天放学之后,沧州市车站小学足球队的小队员们都会迅速来到操场集合。与此同时,王勇也会早早来到操场,等待孩子们下课。一起收拾场地、摆设教学器材,为即将开始的训练做准备。
王勇:有一年半的时间了。教他们基本功,主要是按照校园足球的特点,练习一些短距离的传接球,运控球练习,再加上一些对抗训练。
经过一年多的相处,王勇早已和这里的孩子们打成一片,足球社团的队员大部分是三年级到五年级的孩子,对他们而言,每一次放学后的训练时光,都让他们满心欢喜,无比期待。
学生 张元鹤:我和朋友之间的友谊越来越深厚,能结交更多朋友,也能锻炼一下我自己。
不久前,这些小队员们参加了沧州市“新华杯”青少年足球比赛,然而,比赛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但他们并没有气馁,比赛结束后,王勇和车站小学的足球教练立马对训练方式和内容进行了复盘与调整。
王勇:以后还得加强他们的传接球练习,特别是有对抗情况下的练习。比赛跟平时练习不太一样,必须得从实战来,他们才能更适应。
尽管校园内没有专业的足球训练场地,但是小队员们还是非常认真地训练。小学的足球老师主要讲解足球基础知识以及球队配合,王勇则更偏向个人技术练习和实战练习。
沧州市车站小学体育教师 李文:自从王老师来了之后,我觉得孩子们非常有激情。我们的计划是高年级持续练一些攻防、对抗性的内容。我这边着重招收一些低年级的学生,培养他们从基本功开始做起。等到他们稍微大一点的时候,我跟王老师再进行轮换。把梯队运行起来,那样会更好。
这些孩子在王勇的陪伴下,不仅足球技艺日益精进,更收获了满满的快乐和成长,同时王勇也感受到了足球带给他的别样体验。
王勇:刚来的时候,我是抱着一种尝试的心理,带孩子们踢球。因为我不知道现在的孩子喜欢怎么踢,用什么方式踢球。慢慢熟悉了以后,我对这些孩子也有所了解,我觉得他们都挺可爱的。顾虑消除了,我也感觉自己是他们当中的一员,已经融入了这个学校,这个足球社团的集体。
36岁时失去左臂
生命因绿茵场重燃
2008年,王勇因为一场交通事故,失去了自己的左臂。在人生的低谷期,他失落过,绝望过。最终,还是足球陪他度过那段艰难岁月,也让他再次找回了曾经的乐观爽朗。
当了解到小学有足球社团的时候,王勇自告奋勇,义务去当孩子们的教练员。足球,对他来说不仅仅是强健体魄的一项运动,更是照亮他人生的一道光。
1994年,大学毕业工作后,因为足球王勇相识了一批球友,工作再忙、生活再累,都不忘去球场踢上几脚。不过一场意外打破了一切,2008年因为交通事故,王勇失去了左臂,他变得沉默寡言,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他很烦躁,不想出门,也不愿见人。
王勇:当时出了事故以后,我第一反应可能以后踢不了球了。当时记得清清楚楚,也不知道以后生活变成什么样子,觉得人这一辈子,坎坷、挫折挺多的,与其悲观失望,不如顺其自然。
失去左臂之后,王勇多次往返天津进行假肢安装。在这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中,他利用空闲时间观看了多场足球比赛。每次踏入球场,在座位上坐定的那一瞬间,他感受到了那种久违的,纯粹由足球带来的快乐。
王勇:当时正好赶上天津泰达那一年第一次进亚冠,我买了三场小组赛主场比赛的门票。去现场看的时候,坐在激动人心的赛场里,感受周围热烈的气氛。我的心情好了许多,暂时忘掉那些痛苦、不快乐。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勇在网络上了解到车站小学新成立了一个足球社团,于是,掌握一些足球知识的王勇,希望成为孩子们的教练员。
王勇:我想义务带孩子们踢球,没考虑其他的。我就想把足球的快乐带给孩子们。
沧州市车站小学党支部书记 校长 徐建芬:同学们都特别喜欢足球社团,我们也有专业的老师每天给学生们训练。当大家看到王老师都特别感动,他对足球的热爱,还有他生活中的励志故事。孩子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会具备这种面对困难百折不挠,不向命运低头的坚强品质。
由于自己并没有丰富的教练经验,王勇一有时间就在网上看视频或者看书学习专业的足球知识,再结合自己多年踢球的实战经验为孩子们制定训练计划、传授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提升足球水平。
王勇:看这些书,有的时候比较注重实践,生搬硬套拿过来去教孩子们,他们有时候也接受不了。比如一些复杂的动作,把这些动作一步步拆开,让他们一步步学,再组合到一块儿,孩子们就比较熟练了。
白天授课 夜晚踢球
因热爱而充满激情
由于王勇外形酷似法国著名球星“齐达内”,正是因为这一点,当地很多球友索性就称呼他为“王达内”,简称“达内”。
2019年王勇参加了一场某足球俱乐部组织的球迷联赛,这让王勇备受鼓舞,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王勇说:“足球就跟一个老朋友一样,每天都离不开它,更少不了它的陪伴。”
在沧州运河公园,每至夜幕降临,来这里组队踢“夜场”的球友络绎不绝,王勇是这片绿茵场上的“熟面孔”。结束学校的教学工作后,王勇总会来到这里,和其他球友们一起踢球,挥洒汗水。
球友 石家磊:我跟王勇踢球大概有一年的时间,我们在球场上称他“达内”,因为他的形象和法国球星齐达内比较像。球技我觉得在同年龄段,应该是非常不错的。
球友 马秀婷:我们从2013年6月份开始踢球,那时候王勇特别勤奋,他自己在这练球,我们每个周六下午必定有一场比赛。王老师每次都来,而且他来得比较早。他在我们队里最勤奋,而且对足球的热爱程度比我们还要强。
能上场踢球就是一种享受,王勇每天需要照顾行动不便的母亲,但一有闲暇时间,他就迫不及待地约上球友,奔向这片熟悉的绿茵场。
王勇:足球,几乎就是我全部的业余爱好。在学校那边,带孩子踢完球以后大概五点四十多,赶到这边六点多了,有时候来不及吃饭,又跟这些球友踢上了,踢高兴了,也不感觉饿了。
王勇爱踢中场,虽然身体不强壮,但脚下频率很快,跑动很积极,每一场比赛,他都全情投入。同时,他在球场上的拼搏精神和进取心也激励着每一个人。
球友 冯建新:他没有一只胳膊,一开始我们想让他一下。但是在足球场上他跟我说,你也别让我,我就是去拼搏。从他身上我感觉到一种进取心,去努力赢得比赛的胜利,这是他思想的目的,这也是激励他人生的一个思想目标。
在贵州“村超”比赛上,王勇非常关注一支名叫“积善贵州·梦肢队”的残健组合球队,每次看到他们进球、赢得比赛时,他都会激动不已。
王勇:尤其看到叫何忆义的小伙子,他拄着双拐还能坚持踢球,我挺佩服他的。我觉得他的身体状况比我们还要差一些。我觉得他这种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
王勇说,对足球的热爱和执着不仅仅是他个人的追求,他更想让大家看到残障人士在体育领域的无限可能。
王勇:我想接触更多的残疾人,我知道全国踢球的残疾人还有很多,他们一直坚持踢球。有机会跟他们一起踢个球,一起去“村超”,参加一些大场面的活动。只要我能动,我能踢,我就坚持踢下去。
“独臂教练”王勇:
“我就是来拼搏的”
与其失望悲观,不如积极顺其自然。足球对王勇来说,不仅仅是一项强身健体的运动,更是照亮他人生的一道光。如今,足球又为他照亮了新的人生方向,他期望凭借自身的努力,能够和孩子们一同分享足球所带来的魅力与欢乐。
王勇所教授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足球的技艺,还有努力拼搏,坚韧不拔的毅力。就像他对球友说的,“不要让我,我就是来拼搏的”,绿茵场如此,人生亦如此,希望这位不向命运低头,从未放弃足球梦想的勇士,能够在足球赛场和人生赛场上,继续绽放光彩。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