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美之间虽然已经展开了关于俄乌冲突的正式谈判,并且谈判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不过谈判是谈判,俄军在战场上一刻也没有松懈。2月23日俄军用无人机和导弹配合,对乌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空袭,并且这次空袭的重点是乌军的一些重要指挥部!这次俄军在布良斯克、奥廖尔、罗斯托夫、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等多个阵地同时起飞无人机,共发射了超过260架无人机,乌军防空系统配合电子作战系统火力全开对俄军无人机展开拦截,乌军称至少拦截了138俄军的架无人机,不过让乌军没想到的是,俄军的这些无人机只是为了吸引乌军的防空火力。



在乌军的防空火力全部对准了俄军的无人机后,俄军开始发射导弹,俄军发射的伊斯坎德尔-M战术弹道导弹和KN-23弹道导弹对乌军指挥部展开了重点打击,俄军伊斯坎德尔-M战术弹道导弹打击精度在10米左右,配合高爆弹头可以形成有效杀伤,KN-23弹道导弹原本的打击精度在50-100米之间,但经过俄军的改进后也具备了与伊斯坎德尔-M相当的打击精度。俄军这次导弹攻势取得了很大的战果,俄军称其中两枚伊斯坎德尔-M战术弹道导弹摧毁了位于克里沃罗格的一座公园酒店和PRIRODA餐厅大楼,俄军称这些建筑物是乌军的临时指挥部,有多名乌军高级将领在这次导弹攻势中伤亡。



俄军之所以在2月23日发动了这次大规模空袭,一是2月24日是俄乌战争爆发三周年前夜,俄军认为乌军可能会在这样一个日子举行一些活动,此时乌军的高级将领会比较近集中,所以对已经获得具体坐标位置的乌军多个指挥部发动了导弹攻击。其次是俄美之间第一轮谈判已经结束,接下来还会展开第二轮谈判,而谈判就是战争的延伸,谈判桌上的主动权是靠战场上的胜利赢得的,因此俄军在此时针对乌军指挥所展开高强度攻击,可能也是想为自己接下来的谈判赢得更大的主动权和更多的筹码。



现在来看,美国方面已经彻底没有了继续大规模支援乌克兰的想法,美国现在是急于让俄乌冲突尽快结束,欧洲方面虽然表态继续支援乌克兰,但没有了美国的参与仅仅依靠欧洲几个国家无力支撑乌军继续全面作战,所以说现在的局势对乌克兰来说是极度不利的。但乌克兰方面现在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在战场上认输的想法,在这样一个局势之下,在外部环境和战场态势均对自己不利的情况下, 乌军会不会在战场上使出一些意想不到的招数呢?近日俄媒就发出了关于这方面的预警。



近日俄罗斯“kapital-rus.ru”网站报道:乌克兰武装部队已经至少准备好了一枚大杀器,同时俄罗斯电报频道“INSIDER-T”的消息人士也透露,乌克兰正在制造“脏弹”,也就是“kapital-rus.ru”网站提到的“大杀器”!实际上俄媒的这些报道并非完全空穴来风,此前乌克兰最高拉达议员刚察连科就表示,要想赢得这场战争乌克兰就必须重新拥有核武器,刚察连科认为乌克兰只需要拥有20枚核弹就可以震慑住俄军,刚察连科表示如果北约不接纳乌克兰,那么乌克兰就需要自己保护自己,核武器就是保护自己的最有力方式!由此可见,重新拥有核武器在个别乌克兰人士看来是一种可行的方案。



俄媒提到的“脏弹”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属于真正的核武器,核武器的主要杀伤方式是爆炸冲击波和光辐射然后才是核辐射,而“脏弹”是将具有辐射的物质与常规炸弹的爆炸物混合在一起,其主要杀伤方式是核辐射,“脏弹”并没有标准核武器的一系列核反应过程,但仍然可以对较大的区域造成重大的核辐射伤害,因此这样的武器被称为“脏弹”。1991年之后乌克兰交出了自己“分家”得到的数千枚核弹头,而且此后乌克兰也没有发展过核武器,现在的乌克兰可以说已经失去了制造核武器的技术实力和工业实力,但乌克兰毕竟有很多核科学家以及多座核电站,因此想要制造出“脏弹”对乌克兰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不过笔者认为,乌克兰虽然具备制造“脏弹”的技术实力,并且乌克兰个别人士也表达过要制造核武器的个人想法,但这些最多是对俄罗斯的“口头警告”而已,即便乌克兰制造出了“脏弹”也不会用于对俄军的攻击,毕竟俄军拥有数千枚核弹头,如果乌军对俄军展开“核攻击”这样的行为无异于“自杀”!此外,美国现在希望俄乌冲突赶紧停止,在乌克兰没有被彻底打烂之前停战,美国还能从乌克兰得到一些利益,如果俄乌冲突因为核武器的问题进一步加剧,那么美国可能在乌克兰身上什么也得不到了,并且这会进一步加剧西方和俄罗斯的对立,现在的美国不想看到这样的局面出现,所以说即便乌军制造出了“脏弹”,美国也会插手其中禁止将其投入战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