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八九之后,原本以为还会继续降雨,毕竟在我们赣北地区,已经快一个月没有见到太阳了,但是好消息是,从2月24日开始,就开始出现了回暖,也就是终于见到了久违的太阳,虽然时间不长,但也算是比较舒服了。笔者看了一眼天气预报,发现南方大部分地区,和赣北地区一样,迎来了回暖,甚至有的地方连升十几度。
有的人讲,这个是“坏回暖”,要注意提防。那么这个“坏回暖”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从字面上也很好理解,那就是在不该温度特别高的时候,它的温度很高,也可以理解为异常的一个升温。
“坏回暖”来了有啥说法?
所谓的“坏回暖”其实本质上,就是不符合节令的升温,最近,南方地方都出现了普遍的升温,笔者认为这并一定就是坏事,至少我们现在人感觉是比较舒服的,作物在这个时候也能快速生长。
可是在回暖前,为啥要加个坏字呢?这主要是因为,人们担忧其后续的一个寒潮影响,因为现在已经是公历2月的尾声,而在3月份最容易出现的就是倒春寒,倒春寒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早春暖,晚春冷,先暖后冷这个也是其必要条件。
为此,人们之所以说它坏,就是怕到时候出现倒春寒,影响到作物的生长,而且这个时候温度太高,还会导致小麦的抗寒能力减弱,而且果树也容易遭遇低温,从而减产。
但是在笔者看来,这次的大回暖不一定就是坏事,首先,倒春寒的出现,它是有多个因素共同的一个结果,并不能说先暖后冷,就一定是倒春寒,其次,这个升温幅度,并没有达到很夸张的地步,再加上,前些日子,连续的降雨,出现升温也更利于作物的生长;最后,如今已经是八九了,正所谓八九雁归来,本质上升温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八九暖烘烘,会出现倒春寒吗?
从冬至日开始数九,八九是第8个九天,这个阶段,寒气已经减退,出现暖烘烘的情况,其实是比较常见的,按照历史的气候规律,八九阶段气温整体回升,寒冷的强度逐渐减弱,白天时间变长,阳光照射增加。南方地区的气温甚至可能达到常年四月的水平。
那么农谚是怎么预兆的呢?下面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
八九艳阳照,清明雨要歇
这句农谚说的就是,八九的时候,如果太阳比较的多,也就是多以晴天为主的话,那么在清明节的时候,就容易没有雨水,也就是说整个的后续,晴天都会比较的多。如果晴天多的话,温度比较高,自然也不用担心倒春寒的一个情况。
八九晴一阵,三月好播种
这句农谚说的就是,在八九的时候,如果出现了多个阶段的晴天,也就是说这9天之中,多以晴天为主,那么在三月的时候,播种就会比较的简单,这也就是提前告诉我们,风调雨顺了。适合播种的话,自然不会出现倒春寒,不然播种下去,就容易被冻死,导致出现欠收。
天气回暖,不见得就是坏事,反而笔者认为是好事,《齐民要术》所言:“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这个时候天气温度回升,本身就是一个顺天时的情况,也比适合作物的生长。当然具体的天气情况,我们还是要以天气预报为准,这个只是简单的一个预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