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想过,在太阳系的边缘,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结构,它环绕着太阳和所有行星,但我们却从未亲眼见过它?

这个由数十亿甚至数万亿个古老冰质天体组成的壳层,被认为是太阳系的最外层边界,这就是奥尔特云。



奥尔特云的存在:理论与推测

科学家认为,奥尔特云位于太阳系的边缘,距离太阳极其遥远,甚至我们最强大的望远镜也无法直接观测到它。

这个区域充满了神秘和未知因素,太阳的引力也在这里变得非常微弱,那里几乎与星际空间的虚空相接。

那么,奥尔特云究竟是什么?



如果我们从未直接观测到它,我们又如何知道它的存在?

同时,为什么有些人会质疑它的存在?

太阳系的其他“环带”:小行星带与柯伊伯带

在探讨奥尔特云之前,我们需要先来了解一下太阳系中其他两个著名的“环带”:小行星带和柯伊伯带。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由数百万颗小行星组成。



而柯伊伯带则位于海王星轨道之外,是一个巨大的冰状岩石碎片地区,被认为是短周期彗星的来源。

长周期彗星的起源:奥尔特云的提出

20世纪中期,荷兰天文学家扬·奥尔特在研究长周期彗星时,提出了奥尔特云的存在。长周期彗星的轨道周期可以长达数千万年,且它们的轨道方向和倾角各不相同。

奥尔特发现,这些彗星的最远点(远日点)都集中在距离太阳约7.5万亿公里的位置,即约5万天文单位(AU)处。



这一发现促使他提出了奥尔特云的理论,认为这是一个包围整个太阳系的球形冰质碎片云。

奥尔特云的形成:太阳系早期的遗迹

奥尔特云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太阳系诞生之初。

大约46亿年前,太阳系形成后,周围仍残留着大量的小型天体,称为星子。

这些星子在早期行星的引力作用下被散射到太阳系的边缘,形成了奥尔特云。虽然部分物质被完全抛出了太阳系,但仍有大量物质被捕获在太阳的引力范围内,形成了这个遥远的冰质云团。



奥尔特云可能分为内层和外层。内层可能呈盘状,类似于柯伊伯带的形状,而外层则形成一个更广泛的球形壳层。奥尔特云的内边缘距离太阳约2000天文单位,而外边缘可能延伸到10万天文单位,甚至更远,跨越约1.5光年。

奥尔特云中的天体可能会受到外部引力的扰动,例如经过的恒星或分子云的引力作用。这些扰动可能导致奥尔特云中的天体进入椭圆轨道,最终成为长周期彗星。例如,约7万年前,舒尔茨星曾近距离掠过奥尔特云的外缘,虽然它的引力较弱,但仍可能扰动了一些天体的轨道。



尽管奥尔特云的存在得到了大量间接观测和数学模型的支持,但我们至今仍无法直接观测到它。主要原因在于奥尔特云距离太阳极其遥远,且其中的天体不发光。相比之下,恒星和星系能够发出光,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望远镜观测到它们。

而奥尔特云中的天体距离太阳太远,无法反射足够的光线,使得它们在我们的望远镜中几乎不可见。



尽管我们无法直接观测奥尔特云,但科学的魅力正在于观测和预言。正如历史上哥白尼和伽利略提出的日心说一样,科学的进步往往始于间接的观测和理论的推测。

未来,我们的探测器甚至载人飞行器,可以飞到那里去看看!

或许,生命的起源其实来自于那里!

你觉得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