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大选一夜变天,政坛的指挥棒时隔三年有望重回联盟党手中。

据新华社报道,当地时间2月24日凌晨,德国联邦选举委员会公布德国联邦议院(议会下院)选举初步计票结果。基督教民主联盟与基督教社会联盟组成的联盟党得票领先其他政党,在选举中获胜。选举委员会预测弗里德里希·默茨将被提名为德国新任总理。

初步结果公布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24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愿同新一届德国联邦政府一道,巩固好、发展好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

眼下德国内外交困,国内经济连续第二年萎缩,外部更有特朗普关税冲击、美俄“越顶会谈”无视欧盟地位。外界都在期盼默茨领衔的新政府能带来新气象,带领德国乃至欧盟走出困境,但眼下,默茨的当务之急还在于组建能共进退的执政联盟。


图片来源:摄图网


大联盟复兴还是三党联合?

初步计票结果显示,以默茨为总理候选人的联盟党得票率为28.6%;德国选择党得票率为20.8%,排名第二;现任总理朔尔茨所在的社会民主党(社民党)得票率为16.4%,排名第三;绿党以11.6%的得票率位居第四;左翼党的得票率为8.8%。

一般而言,选举结果公布后,德国总统根据各政党的议席分布,通常会提名赢到最多席位的政党领导人作为总理候选人。然而,候选人所在政党获得最多议席,并不意味着就能自动成为总理,而是必须争取议会过半数议员的支持。因此,优势政党需要与其他政党进行联合谈判。

默茨表示,希望能在八周内组建新一届德国联邦政府,“我们必须打破(政治)僵局,希望能够尽快做到这点”。

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丁纯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由于联盟党没有获得绝对多数的选票优势,必然会走向联合执政的局面,最大可能是重现默克尔时期的“黑红组合”(联盟党+社民党),另外形成“黑红绿”(联盟党+社民党+绿党)三党联合的格局,亦不能完全排除。但从默茨的表态看,他显然更倾向两党联合的架构,对比三党组合,两党联合出现矛盾纷争的概率相对较小,有利于维持执政联盟稳定。

去年11月朔尔茨领导的“红绿灯联盟”破裂之后,巨大的政坛不确定性如阴霾般笼罩着德国经济。目前,德国企业界已在催促默茨加快组阁谈判,尽快回到修复经济的轨道之上。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德合作研究中心主任杨解朴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从目前发布的初步计票结果看,大概率会走向联盟党加社民党的大联合政府,双方大约能在联邦议会630个议席总数中拿到328个席位。按照默茨的承诺,他可能会在4月20日前完成组阁谈判,接下来主要看联盟党和社民党如何妥协磋商、寻求共识了。

在此次大选中,原本处于边缘的激进政党强势崛起,进一步冲击主流政党、建制派的地位。首先是主张驱逐移民、恢复油气开采的极右翼选择党,史无前例地跃升为第二大党,其次则是极左的左翼党得票率上升至8.8%,中间偏右的自民党反而跌破5%,无缘进入议会。

丁纯指出,虽然默茨坚决拒绝和选择党组阁,成功守住针对极右势力的“防火墙”,但在移民问题主张管控等,也迎合了不少选择党拥趸的想法。


改革能否重燃经济引擎?

此次大选,正值德国经济深陷增长低迷的泥潭。德国联邦统计局上个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德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经价格调整后比上年实际下降0.2%,为2003年以来首次连续两年负增长。一方面是依赖出口、制造业的经济结构亟待转型变革,另一方面是特朗普关税冲击迫在眉睫。

外界都寄希望于默茨能推动新一轮经济变革,重燃欧洲经济火车头的引擎。资料显示,默茨曾供职于律师事务所,曾任致力于德美合作的“大西洋之桥”协会主席,还曾在商界打拼。因与商界关系密切,默茨被视为基民盟党内的“亲商派”。

“提振经济,无疑是默茨新政府的重中之重。”杨解朴表示,默茨承诺要把德国GDP增速提升到2%,在这个目标之下,他提出了不少改革举措,首先是经济自由化的方针,比如降低税收,削减社会福利,为企业减负。其次是产业政策上,强调减少对外国关键技术和产品的依赖。再者是希望通过降低能源价格,促进企业创新,保障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默茨经济改革的大体方向,还是减轻对市场的约束,提升企业活力,增强企业在提高利润、带动增长方面的积极作用。至于最终会如何落地、成效如何,则还有待观察。”杨解朴说道。

德国政界的一个共识是,联盟党的一大优势就在于擅长提振经济、增加发展活力。“因而,联盟党以促增长见长,加上经济政策改弦易张,肯定会给德国经济带来新的生机。”丁纯表示。

此前,市场关心的一个焦点在于默茨政府会否放宽政府债务上限。丁纯则指出,联盟党还是坚持自由主义的立场,倾向给企业松绑,所以仍会延续“债务刹车”,不支持赤字扩张,但从现实财政经济状况来看,也并非一点没有松绑的余地。


大西洋联盟、中德关系向何处去?

伴随着特朗普2.0的开启,欧盟似乎再走到重要历史关口。经济上,特朗普以关税大棒相挟;地缘局势上,美国绕开欧洲同俄罗斯会谈,欧盟在俄乌问题谈判上大有被边缘化之势;防务上,特朗普催交“保护费”,施压欧洲提高北约国防开支。

德国作为欧洲大国,自然背负重振欧盟影响力、把特朗普拉回谈判桌的重担。

默茨宣布胜选后表示,德国的外交政策目标是摆脱欧洲对美国的依赖,“对我而言,绝对优先的任务是尽快加强欧洲,以便我们能够真正逐步实现摆脱对美国的依赖”。

在丁纯看来,单纯看领导人的性格,朔尔茨偏保守,默茨则更敏感、果决,也许能在国际场合上为德国和欧盟争取存在感。

杨解朴指出,默茨在很多场合都强调要提高欧洲的能力建设和独立性,摆脱对美依赖,也承诺要承担欧洲领导的重任,同时在欧盟自身防务建设上他也有一系列想法,所以可以期待默茨在欧洲发挥更大作用。

“不过,从默茨的履历看,他是一个大西洋主义者,不少工作经历在美国,所以毋庸置疑的是,他多少还会对与美国合作抱有希望。”杨解朴补充道。

除了美欧的大西洋关系,德国新政府上任,或许也会给中德关系带来新的变数。从默茨此前的发言看,他在对华关系议题上带点强硬色彩,但在特朗普“美国优先”的冲击下,默茨或许不得不调整主张。

丁纯预测,默茨新政府的对华政策,一方面大概率会延续现有的框架,所谓“去风险”的思路不会有太大变化,但另一方面德国对他的期待就在于提振经济,新政府的首要任务是带德国走出经济低迷的阴影,尤其特朗普保护主义的冲击下,德国要经济发展必然离不开中国,不能脱钩已是共识,所以默茨执政后,中德关系尤其是经贸关系有望升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