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2月24日下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在通话中,习近平主席再次重申中俄关系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受任何第三方影响,并指出“中俄两国的发展战略和外交政策是管长远的”。普京总统则表示,发展对华关系是俄方着眼长远作出的战略选择,绝非权宜之计,不受一时一事影响,不受外部因素干扰。在元首外交的战略引领下,中俄关系将更加成熟坚韧,也更具生机活力,这是高度确定的,也将给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力量。

这是今年以来两国元首的第二次通话。克里姆林宫称,两国元首的长时间电话交谈热情又友好。中俄元首就各项重大事务保持密切交往,进行战略沟通已经成为惯例,显示出中俄合作的战略性、可靠性、稳定性。在元首外交的引领下,两国各部门正按照元首共识稳步推进各领域合作,包括开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此外,今年还是上合组织“中国年”,两国将在包括上合组织在内的多个重要多边平台保持接触与沟通,人们普遍相信,中俄合作的丰富内涵将得到进一步充实和提升。

有不少西方舆论注意到,中俄此次通话正值俄乌冲突爆发三周年和美俄关系缓和的节点,并在这一背景下对通话进行解读。此前还有一些声音宣称中国对美俄围绕乌克兰危机的一系列互动“感到紧张”。这些声音都把中俄关系看得太小了,还局限在冷战思维的框框里,没有真正理解中俄大国关系新范式的要义。

中俄合作是开放的、建设性的、互利共赢的,不针对任何国家,也不排斥任何国家。比如,中俄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中,不仅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也为共建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发展机遇。这种合作模式与西方一些排他性联盟和地缘政治博弈形成鲜明对比。以永久睦邻友好、全面战略协作、互利合作共赢为精神内核的中俄关系成功走出了一条新路,证明大国关系完全可以超越博弈和对抗,为地区和世界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就近期外界十分关注的乌克兰危机,中方表示乐见俄罗斯及有关各方为化解危机作出积极努力。这一表态不仅体现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建设性角色,更深刻反映了中俄关系超越具体热点议题的战略稳定性。中国对乌克兰危机的立场,是一贯坚持和平解决争端原则的体现,而这一立场与中俄关系的深厚底蕴相辅相成,展现了两国合作在面对复杂国际形势时的成熟与稳健。

中俄都是拥有战略定力和自主能力的大国,双方的合作始终坚持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受第三方干扰和胁迫,这一选择极富战略远见,使得中俄关系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一股清流。中俄关系坚持和平、合作、共赢,两国一贯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国际争端,反对干涉他国内政,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中俄关系顺应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时代潮流,对维护全球战略稳定、促进大国良性互动、推动新兴大国合作都具有重要价值。

从能源管道跨越冻土与沙漠的“钢铁纽带”,到跨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发展快线”,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正在向更高水平、更广维度迈进。两国在联合国、上合组织、金砖机制等多边平台的协作日益紧密,共同捍卫全球南方国家正当权益。双方互利合作稳中有进,战略协作紧密有效,为维护两国和两国人民共同利益、推进世界多极化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俄是好邻居、真朋友。经过75年坚实积累,两国世代友好和全方位合作已经汇聚成双方不畏风雨、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这种基于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观的合作,不仅增强了中俄关系的韧性,也为国际社会树立了榜样。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任凭国际风云变幻,中俄关系都将从容前行,为各自发展振兴助力,为国际关系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