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高一生中的35幅自画像

提及中国人最熟悉、最热爱、共情最深的西方画家,凡·高如果排第二,估计没有其他人可以排在第一。

人人皆爱凡·高,但没几个人能真正说出他的画好在哪,凡·高的持续“走红”,既是一场必然——他是后印象派三位大师之一,多幅作品跻身世界最昂贵画作之列;同时,他的大火,也是一场“经不起推敲”的偶然——国外艺术大师那么多,为什么非得是凡高?

听听陈丹青老师怎么说:

◎凡高的画 没有一张是不好的

弗洛伊德说过一句话,他说凡·高没有一张画是不好的,我看到他这句话我真解气。那些没画完的初学的画,没有一张是不好的。那么20世纪,顶牛逼的大师都非常佩服凡·高,而且很懂得他。

毕加索说过另外一句话,他说希腊人、罗马人、文艺复兴人都有一个规则在那画画。可是到了凡·高开始,每个人必须做自己的太阳。这句话说得非常有意思,那艺术家说的话同时讲出一个大道理,什么叫做自己的太阳?就是自己定规则,画什么,怎么画,什么时候画完,要不要画下去,就你自己掂量,你找不到一个可以帮助你的法则。



▲Rosebush in Blossom,1889.4

大家知道,凡高最动人的一个冤案之一,就是他一辈子几乎没有卖掉过画。但是问题可能弄反了。没人要他画画 ,没有人对他说,“文森特,你给我画一个男孩站在海边”,或者说“你给我画幅向日葵给我家里挂挂”,没有,一个人都没有叫凡高画画。是他自己要做,那么,自由造就了凡高,自由也弄死了凡高。





▲Sunflowers

◎凡高可贵的 是“憨”

他是画家里头有史以来可能是最憨的一个人。一个憨人刚开始学画啊,那就会更憨。这个他一辈子的风格,他好在哪里?我相信可以有一万篇文章去定义、去形容、去分析。可在我这,他最迷我的就是他那个憨。



▲《吃土豆的人》1885年

大家不要小看这个憨字,我自己画画,我知道,就是你画画要画的巧不是那么难。你有才华,然后经过刻苦的磨练,你有可能熟能生巧,越画越巧有可能的。可是有一种画他好就好在憨。好在憨,没法学了。那个不是才能,那个是天分。



▲Bridges across the Seine at Asnières, 1886

我们看他 一辈子的作品,尤其是早期作品,几乎全是农民。全是这个受苦的人 、穷人。然后到了巴黎之后,他开始出现一些不同的角色,也是在他身边的下层人,比方邮差、妓女啊,什么咖啡馆老板 、小医生啊,还有一些天晓得什么身份的人。



▲《邮差:约瑟夫·鲁兰》,1888年

但是不管画什么人,所有的人到了凡·高的画里,一律都变得非常憨。最憨最呆 然后最动人的我所看过的下层人、穷人,就是凡·高在荷兰初习绘画时候的那些角色。那么,憨人画憨人,穷人画穷人,就会弄成凡高这种滋味。这是我刚才说的 ,这是不可学的,这是他天性里的东西。



▲Sower,1888

世人爱凡·高,因为他用短暂的生命,诠释了对生命的无尽热爱。让每个孤独灵魂,得以见到他眼中绚烂的世界,从而真正去体味生活,而不仅仅只是活着。



▲《露天咖啡座》 1888.9

人人都想成为凡·高,但没有人能成为第二个凡·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