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2月2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艺)“绝不会让环保水平高、投入大的企业吃亏,也不会让环保水平低、投入小的企业受益。”这是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副司长张昊龙近日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六届七次会员大会上的讲话。今天,生态环境部发布会回应表示,将健全长效机制落实这一目标。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李天威说,这些年,他们一手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大气环境;一手综合运用金融、价格、财税、环保差异化管理等政策,激发大气污染治理的内生动力。
为极力推进大气污染治理绩效提升,各个领域均有施策。在价格方面,国家出台燃煤电厂超低排放电价政策,指导地方制定了钢铁、水泥等行业超低排放差别化的电价、水价。在财税方面,中央和地方大气污染防治资金对改造项目予以支持,完成改造的企业还能享受环境税、购置税等减免优惠政策。在环保监管方面,落实超低排放和环保绩效A级企业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不停产、不限产,环保检查“无事不扰”,保障绿色、优质产能能够尽量发挥。
“污染治理、保护环境、履行社会责任者,真正得到了实惠。”李天威说,很多企业绿色转型和利润增长实现了同频共振。根据中钢协统计数据,全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企业的利润率比其他企业高出了1.7个百分点。
以南京钢铁为例,近年这家企业获得中央和省级大气专项治理资金1亿元用于改造,改造后污染物排放大幅度降低,每年减免环境税约5000万元,差别电价约1.2亿元,同时,这家企业产品结构也进一步优化,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2024年企业盈利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
李天威介绍,下一步将持续健全长效机制,建立以环保绩效分级为引领的重点行业大气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体系,制定分行业基于绩效水平的大气污染治理可行技术目录,动态更新、迭代升级,实现技术减排。同时对整体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行业,逐步将超低排放要求转化为强制性排放标准,以标准倒逼传统产业升级转型。
李天威说,将对环保水平低、投入小的企业加强执法监管,对存在偷排、漏排、弄虚作假等主观恶意违法行为的企业依法依规严厉处罚,提高违法成本;拓展环保绩效应用场景,形成有力有效的政策“组合拳”,扶优汰劣,让环保投入高、绩效好的企业享受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