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蜀汉丞相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最后一位五虎上将赵云带着五千士兵来到天水郡城下,大声喝道:“吾乃常山赵子龙也。汝知中计,早献城池,免遭诛戮。”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诸葛亮虽然足智多谋,但是姜维在暗处,早已洞悉诸葛亮的计策,知道诸葛亮骗出天水郡的主力部队救援驸马夏侯楙,然后乘虚奇袭天水郡。姜维于是将计就计,让太守马遵带领大军出城,只行军三十里便返回,和姜维的军队前后夹击蜀军,一定可以取得大捷,如果诸葛亮亲自领军而来,一战可擒诸葛亮也。
事情的发展和姜维所料相差不大,赵云看到马遵带领军队出城后,于是前来攻城,突然“喊声大震,四面火光冲天”,姜维挺枪刺向赵云,两人大战在一起。姜维打了赵云一个措手不及,“战不数合,维精神倍长”赵云暂时处于下风。此时天水郡太守马遵带着军队杀回来了,和姜维前后夹击赵云的军队。赵云首尾不能相顾,只能败走,姜维紧随其后,追杀赵云,如果姜维此时全力追杀赵云,赵云会不会丧命?答案是否定的,依据演义中相关内容,分析如下。
其一,赵云老当益壮,战力不减当年。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蜀汉五虎上将之中的关羽、张飞、马超、黄忠早已去世了,只剩下赵云一人。赵云虽然健在,也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将了,早已到了该退休的年龄了。然而,赵云老当益壮,依然活跃在战场上,跟随诸葛亮北伐。
凤鸣山之战中,赵云一人大战西凉大将韩德及其四个儿子。韩德的武器是开山大斧,有万夫不当之勇,他的四个儿子分别是韩瑛、韩瑶、韩琼、韩琪,个个精通武艺,战力高强。第一个和赵云交手的是韩德的长子韩瑛,然而不到三个回合便被赵云一枪刺死,第二个上场的是次子韩瑶,没几个回合处于下风,勉强支撑,三子韩琼手持方天画戟来助战,前后夹击赵云,四子韩琪也来凑热闹,手持两口日月刀加入战团,围攻赵云。这便是韩家三子战赵云。
赵云虽然被三员魏将围攻,但他越战越勇,不一会儿,老四韩琪中枪落马,老三韩琼对着赵云连射三箭,都被赵云用枪拨落,韩琼随后被云一箭射中面门,当场战死。战场上只剩下韩瑶一个人,更加不是赵云的对手,被赵云生擒活捉。韩德在四子都被赵云解决掉后,亲自迎战赵云,也被赵云刺死。通过凤鸣山之战,可知赵云老当益壮,战力不减当年,不是姜维能够困住的。
其二,张翼、高翔两员蜀将接应赵云。
张翼、高翔两员蜀将原本是奉诸葛亮之命,半路劫杀马遵的军队,然而左等右等都没见到一个魏兵,他们便知道大事不妙,于是向天水郡而来,正好碰上赵云被魏军围攻。幸好张翼和高翔及时赶到,赵云才在此二人的接应下,杀出重围,转危为安,回到蜀军大营,面见诸葛亮,夸赞姜维的枪法和智谋。
其三,赵云冲阵经验丰富,很难被大军困住。
即使没有张翼和高翔两人接应,赵云也不会有事。姜维杀了赵云一个措手不及,只要赵云从最初的惊讶中反应过来,他和姜维的单挑中便能扭转不利的局面,占据上风,进而击退姜维。
即使退一万步,赵云被姜维击败,他也能够顺利逃走。这是因为姜维的混战经验非常丰富,他最不怕的便是在千军万马之中冲阵,想当年在长坂坡之战中,赵云带着小阿斗,竟然也能冲出数万曹军的包围圈,将小阿斗交换给主公刘备。天水郡城外这一战和长坂坡比起来,便是小儿科,赵云想要冲出来,一点也不费劲。
结语
姜维虽然在天水郡城外击败赵云,但他即使全力追杀赵云,也无法干掉赵云,主要有三个原因,赵云老当益壮,战力不减当年,还有张翼、高翔两人接应,再加上赵云有勇闯长坂坡的经历,一定能够从姜维和马遵的包围圈中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