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教育部门推出“小学生作业熔断机制”,此举引发网友热议。
这项“作业熔断机制”提出小学生若晚上9:30仍未完成家庭作业,停止写作业,及时就寝,保证充足睡眠。第二天上交作业时向老师说明情况即可,未完成也无需补做。老师根据学情及时作出调整,开展分层教学,助力孩子更有效地学习。
其实,这项机制并不新鲜,此前已有先例。有人认为作业熔断很人性化,保护了孩子健康,应该提倡;但也有人提出如此熔断更像在敷衍、在甩锅,简单“一刀切”,把皮球踢给家长,回避了核心矛盾。还有人提出,其实,学校的作业已经不多了,多的是课后,卷的是家长们。对此,你怎么看?
武平县教育局称,此举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避免孩子因长期超负荷学习而消磨学习兴趣和成长自信。教育是一场家校社携手的旅程,缺一不可。请家长朋友关注孩子学习过程和身心状态,加强与学校沟通,共同为孩子营造良好学习成长环境,避免孩子为赶作业而敷衍了事。
01
多地尝试“作业熔断机制”
近年来,“双减”政策一直在发力。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对学校老师“留作业”提出了十分细致的要求,其中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各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等。
有关作业熔断,福建省此前已有类似规定。2021年,福建省教育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初中学生每天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个别学生经努力仍完不成书面作业的,也应按时就寝。2021年,厦门市教育局也发布减负措施通知,《通知》指出:如有学生努力做作业到就寝时间仍未完成作业的,应按时就寝不熬夜。
放眼全国,福建并非“作业熔断机制”第一例,湖北、江苏、浙江、广西、安徽等地都有学校曾实行类似机制。
据湖北广播电视台长江云新闻报道,武汉多所中小学通过长江网武汉城市留言板回应家长关于“孩子作业量大”的关切,称已推出作业“熔断”机制,即学生写作业写到一定时间后可停止写作业,保证学生有充足的锻炼、休息和睡眠时间。
2024年底,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就曾发布《致园区家长的一封信》。其中提到,希望家长配合学校,落实“作业熔断机制”:小学生至21:20(初中生至22:00/高中生至23:00)仍未完成作业的,请让孩子停止作业,及时就寝。倡导不给孩子增加额外作业负担,注重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后劲潜力。
2023年2月,江苏常州市博爱小学发布通知,宣布新学期启用作业“九点熔断机制”,即超过晚上9点无条件停止作业,未完成的作业隔天也不用补做,旨在保障学生充足的睡眠。
在浙江杭州,余杭蕙兰未来科技城小学从2024年9月推出作业熔断机制:晚上9点之后没做完作业的可以不做。该校校长介绍,执行这种机制,非常考验教师团队。老师作业布置是团队作战,“每一题”都是一个教师团队思考后的选择,精选、精练、精讲,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分层学和练。老师还会附上各科作业完成的参考时间,让家长监督想要偷懒的学生。哪怕是期末阶段,该校也坚决执行作业熔断,做不完就不做,确保睡眠时间。
浙江绍兴市蕺山小学三年多前就宣布推出“作业熔断机制”,绍兴市蕺山小学教育集团副总校长俞超表示,三年前这一政策刚实施时,学生们的确普遍存在写作业“拖延症”。老师通过积分奖励等形式,调动及时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当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后作业精准设计后,现在学生们到点几乎都能完成作业、按时睡觉,只有少数学生因为病事假等原因,有时候会用到;另一种情况就是项目化作业,有可能会因为资源协调、团队分工等外部因素影响下,未能在规定时间内成完成,而启用作业熔断。
2024年4月,广西南宁的一所小学新规定晚上9点半作为“作业熔断”的时间界限,9点半一到,孩子没完成的作业不用做,次日也不用补做,老师不会责备,引发热议。
更早之前,2021年9月,安徽阜阳清河小学实施作业“超时熔断制度”,即不管是什么原因,不管是哪个学科的作业,只要超过晚上9点,或总用时超过60分钟,必须停止,并且不需要补做。
02
网友吵翻:有人支持 有人持疑
对于“作业熔断机制”,有人赞同,“挺好的,全国赶紧推行!”“保障睡眠要比完成作业更好”。
有人表示,出发点是好的,但质疑现实中难以真正执行。
也有网友觉得这并没有什么用,中考高考就摆在眼前,现在不写,将来迟早会后悔。
还有网友表示,要“具体孩子得具体分析”。老师也有难处:作业完成时间因人而异。“这跟孩子的效率和能力有关系,怎么判断多久能做完呢?同样的时间,学霸快要写完了,某些同学才写两题。”
03
专家观点:作业熔断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对于作业熔断机制,教育专家熊丙奇表示,让学生告别深夜作业,更要关注孩子为什么晚间还在做作业。例如学校有没有给学生布置超量功课、越级难题,家长有没有给孩子增加课外作业,以及学生自己是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助理殷飞老师认为,作业熔断从教育系统角度做了政策性的努力,希望从教育源头斩断学校方面给孩子施加的压力,避免教师和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而粗放地无止境地加大作业量。
中国家庭教育专家孙云晓提出,一个熔断机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孩子作业完不成的原因很复杂,“教育教学需要对症下药,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学校减负,家长增负”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还有家庭的源头,除了学校,家长们也需要更新教育观念,形成家校合作的氛围,为孩子们减负。
教育改革是项任重道远的综合工程,作业只是其中环节之一,此外还有考核选拔机制等多项体系化的配套改革。作业熔断对破解过重的作业负担而言只是一个信号、一个决心、一个起点。接下来,还需要学校进一步加强学情分析、学业管理、个性化辅导,以及生涯规划等一系列工作,才能真正意义上推动教育改革,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
04
作业熔断:减负路上的"止痛药"还是"安慰剂"?
多地推行“作业熔断机制”,引发热议。这一机制旨在通过强制中断超时作业,为学生“减负”。然而,单纯依靠“熔断”能否真正解决问题,值得深思。针对作业熔断机制,DeepSeek是这样看的:
“熔断”治标不治本,根源在于教育评价体系。 当前,分数仍是升学的主要依据,学校和家长难免陷入“题海战术”的焦虑。“熔断”虽能短暂缓解学生压力,却无法消除对分数的过度追求,甚至可能催生“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现象。 真正的减负,需要多方合力。 一方面,应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打破“唯分数论”,探索多元化评价体系。另一方面,学校应提升课堂效率,优化作业设计,避免机械重复。家长也应转变观念,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而非一味追求高分。 “熔断”只是减负路上的第一步,唯有从根本上改变教育生态,才能让孩子真正卸下重负,享受学习的乐趣。
诚然,作业也许能熔断,但考分不能熔断,升学不能熔断,内卷更没法熔断。课业负担的矛盾根源,是评价体系的不完善,是“分数代表一切”的指挥棒要调整。构建健康的教育生态,光靠“作业熔断机制”还远远不够,仍需统筹家长、学校和社会多方力量“有所作为”。
你家孩子作业多吗?
你觉得“作业熔断”可行吗?
能否让孩子减负?
编 辑 | 马瑞
综合 | 武平教育 央视网 央广网 上观新闻 长江云新闻 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 橙柿互动 广州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