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全球的《哪吒2》也挡不住雅迪的势头?

2025年,雅迪又双叒叕上春晚了!随后,#骑着雅迪上春晚#强势冲上热搜 ,引发网友热议。

这次,雅迪独家冠名了广受年轻人喜爱的《Young在春晚》,吸引超过6000万的直播用户前来围观。



同时,雅迪同步登陆了《我的春晚搭子》综艺,与国人沉浸式感受新春氛围;还重磅推出名为《十二年》的年度贺岁大片,向全世界传递了中国智造的理念。

这一系列操作,给雅迪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热度,也让国人对它有了全新的认识。

咱就是说,这还是当初备受年轻人“嫌弃”的雅迪吗?



雅迪成立于2001年,最初只是一家摩托车的配件销售厂,后逐步将业务转向摩托车的制造和销售。

随着各地“禁摩令”出现,整个摩托车市场陷入低迷。为突破困境,雅迪创始人董经贵决定将重心转向电动车。



不过,当时的电动两轮车市场尚未成熟,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度较低,且市场上充斥着大量低质产品。

曹经贵认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走高品质路线才能有出路。

因此,雅迪开始注重技术研发和产品质量,致力于打造耐用、安全、环保的电动两轮车。

2001年,雅迪推出首款电动自行车,凭借其稳定的性能和良好的用户体验,迅速赢得了市场认可。

之后,雅迪一发不可收。

2005年,雅迪首批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称号;2016年,成为中国电动两轮车行业首家上市企业;2020年,年销量突破1000万台,成为全球电动两轮车销量冠军。



2021年,雅迪的营收达到269亿元,比去年增长39.3%,净利润也达到了惊人的13.7亿元,同比增长43.1%。

除此之外,雅迪还积极布局海外市场。

雅迪于2014年在越南开设了首家海外专卖店;2019年建设的海外生产基地,分销90多个国家。

据统计,当时雅迪的全球用户数量已超过5000万!

从一个销售厂到企业标杆,从名不见经传到行业巨头,雅迪走过了风风雨雨的20年。

接着,雅迪继续发力,努力成为“行业神话”。



2023年底,雅迪的经销商已经超过4000家,门店达到40000个,营收高达347.6亿元,净利润26.4亿元。

至此,雅迪电动车不仅连续六年全球电动两轮车销量冠军,还收获了“电动车之王”的称号,稳坐行业头把交椅。



创始人董经贵也赚得盆满钵满。

2023年的《胡润百富榜》中,董经贵、钱静红夫妇以290亿元人民币排到了第171位。



可以说,2018年至2023年,是雅迪发展最快的5年。

俗话说,所有一成不变的路,都是下坡路。

雅迪也不例外,它的变故发生在2024年。

刚一进入2024年,雅迪的业绩就开始下滑。

据财报显示,2024年中期,雅迪营业收入114.25亿元,同比下降15.4%;净利润为10.34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2.9%。

到了下半年,情况持续低迷。

据悉,2024年一整年,雅迪的电动两轮车销量约为1100万台,同比下降约8%,纯利也从2023年的26.4亿元下降至12亿。

纯利下降,意味着经销商利润减少,再加上压货,经销商的信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有经销商表示,即使一天能卖出5台车,利润也不到900元,但一天的支出却有1300元左右。

这种情况下,经销商的经营压力增大,部分经销商甚至考虑转行。

与此同时,董经贵夫妇的财富也缩水至225亿,整整蒸发了65亿,榜单排名下降42位。



这对一个龙头企业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这时,无论是生产还是销售,都需要做出调整和应对。

曹经贵在零售峰会上,表示“行业在变,只有变,我们才有机会。”

然而,雅迪的“变革之路”却面临着重重困难。



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是未来电动车发展的主流。

雅迪素以高性价比著称,相对应的高端化占有率却非常低。



据统计,雅迪在7000元以上高端电动车市场的市场份额仅占4.1%,反观同行,小牛的高端市场份额达到了43.8%,九号则高达51.7%。

雅迪也曾向同行学习,增加相关研发经费。

财报显示,2023年的雅迪研发费用为11.92亿元,2024年也在持续增加。

不过,这个数字虽然看着巨大,但是综合营收来看,就会发现问题。

雅迪的研发投入仅占营收的3.4%,远低于竞争对手九号的6%。

另外,雅迪虽然通过与央视合作,出新款等方式,努力打入年轻人群体,但因车辆智能化不高,在实际购买上,却未能得到年轻用户的青睐,甚至被暗戳戳地“嫌弃”。



而同行在“智能化”上却已“遥遥领先”:

九号支持感应解锁、无钥匙启动、一键倒车、电子钥匙分享、家庭账号共享、三重定位(GPS、北斗、基站辅助定位)和异动报警等功能;小牛支持NFC、蓝牙、App等多种解锁方式。

这些功能都开发在了年轻人的“心趴”上,年轻人更愿意为此买单。

所以,雅迪仍需加力,逃离舒适圈,走入年轻人的视野,以获得更大的消费群体。

与此同时,雅迪还需不断加大出海力度,增加国际影响力。



据悉,雅迪越南生产基地年产能50万辆,印度尼西亚的工厂投产后,东南亚市场的产销量或将增长80%。但比起后来崛起的电动车行业,其出海的收入及经营利润并不算高。

2024年,雅迪的出口量为300万辆,占总销量的20%,而九号和小牛的出口量分别为400万辆和350万辆,占总销量的30%和25%。

以上种种因素,对雅迪来说既是困难,也是机遇。

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都需要产品力的支撑。

雅迪要想从价格战向价值战转变,需要在技术研发、品质管控和品牌塑造上加大投入,提升品牌价值,培养消费者对高端品牌认知和忠诚度。

居安思危,在变中求发展,才是行业标杆经久不衰的硬道理。

参考资料:

1.新能源风云:《展望2025:四大利好!电动车市场将迎来确定性增长》

2.电动车之家:《雅迪董事长董经贵:以用户为中心,携手全球经销商坚持长期主义》

3.于见专栏:《雅迪:两轮电动车“老大”遭遇坡坎》

4.21世纪商业评论:《225亿六安富豪,电动车难卖了》

作者:月浅

编辑: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