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18岁小伙子,非法穿越秦岭鳌太线失联10天后,被名为"秦岭牛马队"的一家公益救援队找到,目前小伙子已在医院接受治疗,没有生命危险。不过,在获救后,小伙子的家属向救援队支付了8万多元的搜救费引发热议。有不少网民就表示,救援队既然是公益性质的,为何救援费高达8万元?


对此,太白县应急管理局表示,8万元救援费用中,有5万元是"秦岭牛马队"30多名成员的车马油料、住宿费用,其余3万元是支付给当地其他公益救援组织的。此外,对于有网民质疑救援费过高的问题,参与救援的"秦岭牛马队"昨天回应称:收费不是目的,是为了震慑住那些企图单人穿越者。今后将继续推进陕西省山地救援收费模式。

据了解,鳌太线是一条纵贯秦岭鳌山与太白山之间的线路,被誉为"行走在中华龙脊"上的探险,是中国五大最艰难的徒步线路之一。早在2018年4月16日,当地就发布禁止"鳌太穿越"的公告。即使如此,仍有很多驴友非法穿越鳌太线。遇险乃至遇难的驴友,也不在少数。


事实上,近年来,因任性探险、违规穿越导致的悲剧时有发生。去年10月,两名被困秦岭冰晶顶的徒步者因失温不幸遇难;去年6月,两名驴友在浙江台州石人峡横渡野外溪流,落水失联遇难。据相关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境内共发生户外探险事故335起,造成84人死亡、92人受伤、11人失踪。其中徒步项目占事故数量最多,涉及人员也最多,达到822人,占总事故涉及人数的73%。而对于擅闯景区、违规穿越等行为,全国多地都曾亮过红灯,其中,哀牢山景区就对擅自进入保护区开展徒步、拓展、登山、探险的违规者可进行最高罚款5000元。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四川稻城亚丁景区则对8名违规游客作出终身禁入的规定。


为何非法穿越问题屡禁不止?根源在哪?又该如何化解?国际搜救联盟紧急医疗技术一级教官林浩今天在接受看看新闻Knews采访时表示,游客擅自闯入景区或者未开发的区域,这给景区和相关部门的管理和治理带来了诸多困扰。特别是未开放的区域,往往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存在高山、深谷、密林等自然障碍,使得监管工作难以全面覆盖。此次小伙子非法穿越的秦岭鳌太线所属的陕西太白县政府曾联合发布通知,禁止人员擅自穿越秦岭鳌太线,但这个规定并不是立法层面制定的。所以,很多人并没有把这一规定当回事,一是因为执法困难,这些区域缺乏必要的监控设备和通信设施,导致管理人员难以及时发现和制止游客非法进入。这就导致很多人抱着侥幸的心理,觉得自己非法穿越了未必会被抓,二是处罚措施也没有很明确,景区管理部门也不具备行政执法权,所以很多处罚都是停留在口头上。这是导致最近几年一直有人违规穿越的两大原因。在林浩看来,对于一些已经对外的景区首先要加强管理,景区可提前做好规划,将环境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有效的结合起来,做到疏堵结合,既能保护好自然环境,又能让有需要的人近距离解除大自然。


对于驴友被困景区或保护禁区所产生的救援费,到底该由谁来支付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林浩表示,在我国大部分救援队还是实行"无偿救援",目前,安徽黄山风景区和云南丽江景区已经开始试行有偿救援。很多任性驴友抱着"侥幸心理",明知有风险,仍冒险闯入导致遇险。但救援往往要调动大量人力、物力,成本很高,不应无限制地由公共资源或公益组织来买单。如果全部让驴友自负,又有违设置救援部门的本意,如何合理划分公共救援和有偿救援费用的边界,还需要法律明确和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

那么,救援产生的费用究竟该如何用合理、合规的方式来分摊和追偿?才能既保障各方权利,又约束任性行为。对此,国际搜救联盟紧急医疗技术一级教官林浩表示,近年来,民间救援队对一些非自然灾害类的救援,大部分情况下还是按照自然灾害的模式进行免费救助,但救援肯定是有成本的,人工成本、交通成本、设备成本等等,这个数额其实是不少的。在林浩看来,有偿救援理当施行,不能让救援队既出人力还要自己承担费用,这是不合理的。游客如果是非法穿越,就理应承担后果,为自己的不理智买单并没有错。


不过林浩也表示,有偿救援还有很多法律问题要解决。首先要进一步明确法律基础和实施细则,确保公平合理。对有偿救援的规定可以更加细化,比如在不同情况下如何赔偿,赔偿多少,出台类似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细则。建议通过立法明确救援费用的分摊比例和追偿方式,形成规则共识,确保既保障各方权利,又约束任性行为。让有偿救援有法可依,实现可持续发展。此外,林浩还表示,一些非法穿越者在被困的期间可能已经造成了身体伤害,后期的治疗费用也很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景区是否可以引入第三方来分担部分救援费用,可以是将景区门票中的一部分用来作为救援资金,或者购入相关种类的保险,一旦发生人员被困需要救援,可以由保险理赔资金来承担救援费。

看看新闻记者: 彭晓燕 游玮 阮丽

编辑: 阮丽

责编: 彭晓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