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原,一直流传着关于“尧帝”的传说。
如今,很多太原的单位为了彰显深邃的文化底蕴,都喜欢用“尧”或“唐”二字,在常人看来有些难以理解。
众所周知,尧帝的都城是建在临汾的,且上古时期的三代帝王尧舜禹都是活跃在晋南(临汾-运城)地区,与太原有什么关系呢?
今天,晋观君就与大家聊一聊尧帝与太原的关系。
4500年前的“太原”
距今4500多年前,帝尧的部族活动在今河北省唐县至望都一带,后来迁徙到太原。
在尧帝的带领下,不久后,太原就发展成为一个文化相当发达,人口相对密集的原始聚落。
在那一大平原上,尧帝部落繁衍生息,开拓进取,不仅发展出了领先全国的经济实力,也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建立起了强大的部落联盟。
后来,随着社会发展,帝尧部落开始出现国家的概念,那时尧帝在太原建立了太原最早的都城,名为“唐城”。
它的具体位置在晋祠一带,也有学者考证说,在太原清徐地区。
今天,市面上还能看到很多与“唐城”、“唐都”等有关的公司名字,或商店名字,其文化之根,就在于尧帝建立的“唐城”。
关于这一点,在历史文献中也可得到印证。
《汉书·地理志》中记载:“晋阳本唐国,尧始都于此。”
《史记正义》引徐才《宗国都城记》云:“唐国,帝尧之裔子所封。汉曰太原郡,在古冀州太行恒山之西,其南有晋水。”
唐《元和郡县图志》中提到说,晋阳城旁边有一座“故唐城”,“尧所筑”。
以上史料表明,太原在上古时期曾是唐尧的都城,也揭示了太原因唐尧而得名“唐”或“唐国”的由来。
其中,隋唐时期,李渊从太原起兵最后夺得天下,最后将整个王朝命名为“唐朝”,其实所谓的“唐”,也是来源于晋阳(也就是太原)的“唐”。
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工作者在太原及其周边地区发现了大量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
那些陶器与传说中的帝尧生活年代一致,也与陶唐古文明时期的陶器相符。
那些考古发现不仅为“唐尧初都太原”提供了实物证据,更揭示了太原地区在帝尧时代已经是一个文化发达、人口密集的原始聚落。
尧帝为何迁都“临汾”?
唐尧在太原的活动不仅限于建都,还对当地的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据《韩非子·五蠹》和《淮南子·精神训》记载,唐尧部族掌握了先进的建筑和制陶技术,并将这些技术传授给太原的土著居民。
他们共建家园,创造了太原的龙山文化,奠定了太原早期文明的基础。
那么,后来尧帝为何还要迁都到临汾呢?对此,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1、躲避水患
唐尧最初居住在河北唐县、望都一带。那一地区位于太行山西坡与华北平原的衔接地带,河网密布,水患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