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建立碳足迹
- 管理体系工作方案 -
全面推进美丽陕西建设
实现“双碳”目标,
迫切需要用绿色发展
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碳足迹作为衡量生产企业和产品绿色低碳水平的重要指标,对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和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方案解读
为充分贯彻落实中省“双碳”工作部署,加快建立陕西省碳足迹管理体系,助力绿色低碳供应链和生产生活方式转型,陕西省生态环境厅等14部门联合印发《陕西省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陕西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的总体原则、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为陕西省碳足迹工作开展提供了行动指引。
01
深刻认识推进
碳足迹工作的重要意义
加快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提升碳足迹管理水平是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中“构建绿色低碳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探索建立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标准”任务要求的具体行动,对于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生产端层面,开展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是推动生产端降碳的有力抓手。碳足迹工作能有效摸清生产端“碳家底”,找准降碳着力点,有助于从产品生命周期和供应链角度带动碳减排;在消费端层面,碳足迹工作能够有效支撑消费端节能减碳。通过产品碳足迹核算,对消费品的绿色低碳属性进行科学评价,量化绿色低碳产品价值,提升企业产品竞争力,同时培育社会低碳消费习惯;在产业链层面,碳足迹工作有助于加快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通过建立完善碳足迹核算系列标准,可指导企业加强碳排放管理,在产业链的传递和带动作用下,推动上下游企业绿色低碳转型促进产业链协同碳减排。
02
准确把握碳足迹
管理体系建设总体要求
《方案》围绕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新发展理念,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整体推进、急用先行,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从重点产品碳核算着手,系统推动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助力实现全省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在主要目标上,《方案》立足陕西省碳足迹工作基础及需求,聚焦碳足迹体系建设主要内容,提出了两个阶段性工作目标,即到2027年,出台一批重点出口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初步建立全省重点产品碳足迹数据库、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及分级管理制度,全省碳足迹管理体系基本形成;到2030年,全省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全省重点产品碳足迹数据库稳定运行,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分级管理和信息披露制度全面建立,特色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和碳标识得到多边互认,全省碳足迹管理体系全面形成。
03
扎实推进碳足迹
体系建设工作重点任务
《方案》对陕西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工作进行了系统谋划,进一步明确了重点产品碳足迹评价、标准体系建设、服务应用推广、拓宽应用场景、碳足迹能力建设、强化保障措施等六大方面重点任务。
1
重点产品先行先试。选取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开展产品碳足迹评价试点,鼓励产业链、供应链龙头企业率先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并协同上下游企业开展产业链、供应链的碳足迹管理,降低全产业链整体碳排放。鼓励重点行业企业建立产品碳足迹数字化管理系统。指导行业企业对接国际规则,探索制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开展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建设,引导企业节能降碳。
2
建立碳足迹核算评价标准体系。立足国家相关标准基础,搭建陕西省碳足迹标准体系框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及地方标准编制工作。同时结合陕西实际,开展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建立产品碳足迹核算模型,探索研究制定我省重点产品碳足迹的限定值、基准值和标杆值。
3
积极开展服务应用推广工作。建立以提供公共服务为导向的陕西省产品碳足迹数据库。加强省级数据库与国家数据库的有效衔接。搭建产品碳足迹管理模块,实现产品碳足迹政策宣传、因子收集、标准发布等功能。加快推进产品碳标识认证,积极推动产品碳标识实践。建立我省产品碳标识认证、备案、发放、监督等全流程管理制度。
4
拓宽碳足迹应用场景。强化生产过程降碳,聚焦机电产品、基础能源、煤化工等重点行业产品,加强碳信息披露、低碳产业链识别、产品碳足迹数据综合分析。鼓励供应链链主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加强碳足迹管理。推动碳足迹管理与碳普惠平台的衔接互通。加大对碳足迹贴标产品的政府采购力度。丰富碳足迹相关金融产品。推动建立碳足迹信息披露制度。
5
加强产品碳足迹能力建设。强化产品碳足迹核算能力建设。培育具有影响力的产品碳足迹核算评价和认证机构,规范碳足迹专业服务机构管理。加大产品碳足迹核算相关人员培训力度,提升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加强产品碳足迹人才培养。
6
强化保障措施。进一步加强部门联动,各相关部门强化分工落实,形成政策合力,不断加强宣传解读、沟通交流,全力打造各方联动、共建共担共享的工作格局。
来源:排污许可处
198家!数量位列西部地区第一
美好山水靠大家!今天 你垃圾分类了吗?
陕西进一步筑牢三大生态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