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田杰雄)2025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未来帮扶政策会有何变化?2月2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文秀给出了明确答复。他介绍,过渡期结束之后,帮扶政策不会“急刹车”,将建立健全常态化帮扶的制度机制。

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要提升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效能。具体而言如何提升?韩文秀表示,防范农户因病致贫、因灾致贫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帮扶,及时纾困,避免风险积累成患。监测方面,要加强工作统筹和信息共享,要提高监测效率,同时要避免加重基层负担。在帮扶方面,要强化帮扶措施的针对性、实效性,根据困难的类型,分类落实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以及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等开发式帮扶措施,确保稳定消除返贫致贫的风险。

韩文秀在发布会上提到,脱贫攻坚以来,国家投入形成了较大规模的资产,这是今后持续开展帮扶的重要依托。但当前,一些帮扶资产在使用管理上也存在着权属不清、管护不力、闲置浪费、处置困难等问题,有的甚至被违规侵占和流失。因此,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还提出,要建立统一的资产登记管理台账,健全资产形成、确权移交、管护运营、收益分配等全程监管制度,明确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确保经营性资产保值增效、公益性资产持续发挥作用。

在谈及研究制定过渡期后帮扶政策体系时,韩文秀表示,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绝不仅仅是今年的年度性任务,过渡期之后也必须长久、永久地守住守牢。“这里可以明确告诉大家,过渡期结束之后,帮扶政策不会‘急刹车’,而是要分类加以完善,建立健全常态化帮扶的制度机制。”

文件提出,要统筹建立农村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和低收入人口、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韩文秀说,当前相关部门正在组织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进行总体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之上,将对各项帮扶政策分类优化完善。

对于农村低收入人口,重点是统筹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及防止返贫致贫对象的识别监测,强化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开发式帮扶,加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注重激发内生动力,增强“造血”功能。对于欠发达地区,重点是促进区域振兴发展,有针对性地加大政策倾斜的力度,通过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等机制给予差异化支持,让欠发达地区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步赶上来。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李立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