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王捷

2025年2月12日,盘古智库举办了主题为“DeepSeek之爆对中国创新路径的启发”研讨会。近期,中国AI初创企业DeepSeek的开源模型“DeepSeek-R1”在全球范围内爆火,本次研讨会正是围绕该现象展开深入探讨,剖析其成功背后的原因,并分析其对中国创新体制和路径的深远影响。近百名嘉宾通过线上线下等形式参与了本次会议。


DeepSeek的成功背后:技术创新与生态驱动

据了解,DeepSeek的开源模型DeepSeek-R1以低成本、高效能的特点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关注,成为近期科技创新领域的焦点。盘古智库理事长易鹏指出,DeepSeek的成功不仅是一次技术突破,更是对创新思维的肯定。它在中美科技博弈和新大航海时代的背景下,为中国创新带来了新的启示。易鹏强调,DeepSeek的爆火让所有人必须重新审视市场的力量、基金的力量、场景的力量、年轻人的力量以及宽松环境的力量。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DCCI未来智库与FutureLabs未来实验室首席专家胡延平在分享中指出,DeepSeek的成功在于其低成本实现了类似ChatGPT-01的模型,并将其开源给全世界。其技术创新亮点包括强化学习、混合专家模型(MoE)、知识蒸馏、多侧注意力等,这些技术虽非完全原创,但DeepSeek通过系统性的再创新,实现了推理能力的大幅提升和降本增效。胡延平认为,DeepSeek的成功带动了算力成本的降低、用户市场的爆发、开源生态的激发以及市场信心的提振,这四个效应为中国AI产业的起飞奠定了基础。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图灵新智算创始人刘淼则从工程学优化的角度分析了DeepSeek的成功。他认为,DeepSeek的出现让行业看到了走向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希望,并通过极致的系统优化实现了高质量、低成本的效果。刘淼指出,DeepSeek的成功证明了工程学路径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性,并预测未来会有更多类似的企业涌现。

启示与展望:中国创新路径的思考

与会专家还围绕DeepSeek现象对中国创新路径的启示展开了深入讨论。优实资本董事长邢杰认为,DeepSeek的成功首先在于其在资源匮乏的条件下实现了创新突破。正如以色列在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依然保持高度创新能力,DeepSeek的成功也为中国处于弱势地位的行业和机构提供了借鉴——匮乏有时反而是创新的财富。

此外,邢杰还认为,DeepSeek的成功还在于其“非共识、非主流、非中庸”的创新路径。社会和各级组织需要包容这些“非共识”的创新者,并从机制、资源和文化层面为其提供支持。这种包容性将成为未来中国创新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不同产业和发展阶段,政府与市场的作用也有所不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李志龙认为,在芯片等追赶型领域,政府的作用更为关键;而在AI等前沿颠覆性创新领域,政府应更多地扮演“园丁”角色,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让创新自然生长。李志龙还强调,年轻一代的创新者往往能够基于兴趣和理想进行创新研究,未来有望成为颠覆性创新的主力军。

此次研讨会不仅深入剖析了DeepSeek的成功经验,更为中国科技创新的未来路径提供了重要启示。与会嘉宾一致认为,DeepSeek的爆火是中国创新生态崛起的标志之一,未来需要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包容多元创新路径,以推动中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实现更大突破。

据悉,洪泰基金创始人,资深投资银行家盛希泰、场景实验室创始人吴声、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九三学社中央副秘书长,科技专委会主任张旭、盘古智库学术委员,天津大学马寅初经济学院创院院长张中祥、上善资本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夏春、英诺创新空间创始合伙人,清华校友总会互联网与新媒体专委会秘书长,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人工智能专委会副会长邓永强、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中赫集团副总裁,工体元宇宙创始人CEO葛颀、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互联网投资人孟祥武等专家也在研讨会上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