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约681字,阅读需要2分钟
刚开学,天府新区三星小学校园东侧的劳动教育基地内就人声鼎沸,“第一课”上,各班级学生与家长手持锄头、镰刀,在班级承包的菜畦间采收青菜、莴笋、花菜、菠菜、白菜等作物。“立体作业”替代书面作业,原本寂静的田间地头,因这场特殊的“收菜作业”变得热火朝天。
↑孩子们在田间地头采收农作物
不同于传统印象中的书本作业,该校将劳动实践纳入寒暑假特色作业体系。各班在学期初将认领“责任田”,通过选择适宜的农作物进行种植,各班级辅导员劳动、农事辅导员、劳动教师带领班级学生学习劳动技能、观察记录植物生长变化、实践体验种植过程,将学科融合自然渗透在整个种植过程中。经过秋季学期的种植和一个寒假的养护,开学各班级迎来这个“作业”的丰收,孩子们在田间地头大自然亲密接触中,开学焦虑一扫而空,只剩下丰收的喜悦。
↑家长和学生一起采收农作物
随着最后一筐青菜过秤入库,全校本次共采收蔬菜1110斤,创下基地建成以来单季最高产量。这场丰收的“重头戏”延续至校门口的“爱心义卖集市”——各班推选的“金牌销售员”戴上志愿者帽子,开始了卖力的吆喝,“纯天然无公害”“新鲜采摘 营养丰富”,此起彼伏的宣传语迎来了众多家长的购买。短短两小时,600余元义卖款汇入“三星小学爱心基金”,将用于帮扶有困难的学生家庭。
↑爱心义卖集市上热闹非凡
↑学生们在爱心义卖集市上卖力吆喝
售卖结束,食堂将剩余的500余斤新鲜蔬菜进行精心加工,制成“开学第一餐”。至此学生体验了从播种到销售,不仅是经历作物生长周期,更是责任与爱心的成长。这场特殊的“作业验收”,为“双减”背景下的素质教育改革写下生动注脚。
记者:宿姮
编辑:周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