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高调宣布为外卖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美团紧随其后表态“跟进”,这本是劳动者权益保障的里程碑事件,却意外地引发了骑手群体的激烈争议。
有人直言“羊毛出在羊身上”,有人自嘲“活不到领养老金那一天”,甚至有人认为“不是外卖员需要社保,而是社保需要外卖员”。
这场看似双赢的“社保革命”,为何成了外卖员的“五味杂陈”?
“到手工资少了,谁为我买单?”——收入与保障的博弈
年轻骑手的担忧最为直接:缴纳社保后,每月到手的钱可能减少。一名济南的众包骑手坦言:“我一天跑十多个小时,月入近万,但扣完社保可能只剩七八千。这行本就是吃青春饭,我更想多攒点现钱。”
同样的工资,如果不缴纳社保,公司可以节省15%-20%左右的成本,羊毛出在羊身上,缴纳社保后,公司的成本增加了,肯定要转嫁一部分分摊到外卖员身上,平台可能通过降低补贴、提高抽成或转嫁消费者来平衡成本。这对依赖“多劳多得”的骑手而言,尤为敏感。
外卖行业的核心吸引力在于“灵活”——工作时间自由、接单自主。一旦强制缴纳社保,骑手可能被划定为“全职员工”,面临更严格的管理(如固定工时、绩效考核),甚至失去抢单自由度。
而且外卖员流动性极强,跨城市、跨平台工作常见。养老保险需至少累计15年,但很多骑手只是把外卖员当成临时工作,从业仅3-5年,最终可能“白交”。一名骑手直言:“我老家在县城,可能干两年就回家了,还不如把钱寄回家实在。”
还有外卖小哥自嘲,自己怕是活不到领养老金的那一天喽,他表示跑了几个月外卖之后就发现了这一行的一个铁律,“只要你外卖跑的足够久,那么发生车祸的概率几乎是100%”,他说自己跑了几个月外卖,隔三差五就会在路上看到车祸,而且绝大多数都是送外卖的,跑外卖的发生车祸,动辄就是伤筋动骨直接退出行业。
同时他表示,绝大多数骑手都只是把这个职业当成一个过渡,正常人不会把送外卖当成一个可以长期从事的、可以有未来规划的职业。因此,给外卖员上五险一金,还不如直接折算成现金发放。
还有人道出了背后的本质,“不是外卖员需要社保,而是社保需要外卖员”,特别是这些大量20-40岁的优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