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敢言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最近的决定,再次将以巴冲突推向了一个新的紧张点。根据法新社的报道,以色列决定推迟原定于2月22日释放600余名巴勒斯坦被扣押人员的计划,直至哈马斯停止举行“羞辱仪式”。这一决定不仅让外界对以色列的行为产生了质疑,也暴露出以色列在处理停火协议和人道主义行动中的强硬立场和缺乏耐心。与此同时,哈马斯对此表示强烈谴责,指责以色列此举是为了逃避加沙停火协议所规定的义务。这一系列行为,无疑加剧了原本就脆弱的和平局势,使得双方冲突的前景更加难以预测。



首先,内塔尼亚胡的这一决定再次暴露了以色列在与哈马斯谈判中的强硬态度。虽然停火协议本应为各方带来一定的缓解和和平的契机,但以色列似乎更倾向于通过极端手段来加强对哈马斯的压力,尤其是在人质问题上。以色列对哈马斯进行人质交换的初衷,是希望通过释放巴勒斯坦人质来换取以色列人质的安全。然而,内塔尼亚胡的要求停止“羞辱仪式”,无疑加大了冲突双方的对立。对以色列来说,可能在外交上是通过施压的方式争取更多利益,但实际上,这种举动不仅不会带来和平,反而可能进一步恶化双方的关系。

“羞辱仪式”一词,是以色列政府在声明中提到的一个令人愤慨的用词。它描述的是哈马斯在每次人质交接时的庆祝行为,这种仪式被以色列认为是对以方人质的不尊重和羞辱。然而,从哈马斯的角度来看,这种仪式不过是对他们胜利的一种象征,是他们在长期战斗中的某种心理补偿。哈马斯坚称,以色列此举是借口,以逃避加沙停火协议的实施。实际上,这也反映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以色列与哈马斯之间的相互不信任和敌视,根本无法通过单纯的协议和交换达成真正的和平。



以色列当前的决策与其国内的政治局势息息相关,内塔尼亚胡的政府一直受到极右翼政治力量的强烈影响,特别是财政部长斯莫特里赫,他多次呼吁恢复战争,而坚决拒绝停火协议的第二阶段。这种立场使得以色列政府在处理巴勒斯坦人质交换问题时,充满了敌意和排斥。而这种立场的背后,是对巴勒斯坦问题的根本态度问题。以色列始终没有从根本上承认巴勒斯坦的民族权利,反而通过限制巴勒斯坦人的基本生存条件来施压,进而推动其自身的政治目标。

在此背景下,哈马斯的强烈反应也是可以理解的。哈马斯不仅仅是回应以色列政府的强硬态度,它实际上是在为自己在巴勒斯坦民众中的正当性进行辩护。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哈马斯通过与以色列进行谈判和交换,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民众的支持。每一次人质的交换,都是哈马斯自认为能够赢得的一个“政治胜利”。而以色列对这些举动的抵制和质疑,无疑让哈马斯感受到更加沉重的压力,也使得它在继续与以色列进行合作时,面临更多的政治风险。

这场博弈的根本问题在于,双方都在不断加剧对彼此的敌视,而没有真正的和平意愿。内塔尼亚胡的政府固然坚持认为,哈马斯的庆祝行为是对以色列人质的不尊重,但它忽视了一个事实:仅仅通过人质交换来获取和平,不足以解决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之间的根本问题。无论是在巴勒斯坦人群体中,还是在以色列国内,和平都显得更加遥不可及。



如果以色列继续推迟释放巴勒斯坦人质,并且坚持其强硬的态度,最终将陷入一个无法自拔的恶性循环。在这种情况下,哈马斯可能会选择加大对以色列的攻击力度,从而导致停火协议完全失效。与此同时,以色列国内的极右翼势力也可能借此机会进一步推动战争,而非和平。双方的对立将不再是局限于一时一地,而是扩展成一场长期的、无法结束的冲突。

这一切的根源在于,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信任缺失,以及外部大国和国际社会未能有效干预。国际社会在这场冲突中的角色至关重要。美国和欧盟作为主要的国际中介力量,应该尽早介入,推动双方重新回到谈判桌前。否则,单纯的军事对抗和人质交换,不仅无法带来和平,反而会进一步加剧冲突,给地区安全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