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元宵节海峡两岸民俗文化活动现场
福州非遗连江剪纸技艺
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余晓汉
展示了两幅蛇年主题新作
以蛇形巧妙构成“如意福”字,尽显匠心
▲余晓汉展示幅蛇年主题剪纸。张旭阳/摄
余晓汉今年52岁
是福州市剪纸学会副会长
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剪纸专委会常务理事
他痴迷剪纸30多年
多次斩获全国剪纸大赛大奖
还有不少作品火到国外
从小喜欢手工艺 沉醉其中
余晓汉从小就喜欢各类手工技艺,剪纸、雕刻、泥塑无一不令他着迷。
他回忆到:“小时候没玩具,我爱静,就自己关在屋里捣鼓手工。”
▲余晓汉用粉笔雕刻的锁链
余晓汉的父亲是机械厂技术骨干,他自幼耳濡目染,掌握了精细加工本领。中学时,他用粉笔雕刻出运用镂空技艺的作品。
后来,余晓汉又向誊印店师傅学习刻字印染,积累了工艺美术知识,为日后剪纸创作筑牢根基。
幸遇名师 实践中创新
1992年,余晓汉从福州十六中旅游学校中专毕业后,在连江县筱埕广电站工作,业余仍醉心剪纸。
1996年,叔叔将余晓汉举荐给连江籍剪纸名家吴文娟。
吴文娟看了余晓汉的习作,认为他颇具潜质,还送他一本北方剪纸作品集,鼓励他自学技法,有问题随时请教。
此后,余晓汉常去吴老师家中或电话求教。吴老师强调“文人剪纸”需原创,要有诗情、画意或哲理,他牢记于心并努力践行。
后来,吴老师发起成立福州剪纸艺术研究会,他成为首批会员。此后,他在参展、参赛中积累了丰富经验。
在实践中,余晓汉运用打磨刀具技艺自制刻刀、弧凿等工具,还摸索出晒图留稿、手工喷胶粘贴、密闭装框、多层套色剪纸等独创工艺,并无私分享给同行,在业界倍受好评。
频频获奖 火到国外
即便工作繁忙
余晓汉从未停止创作
他的作品日渐成熟
在国内外比赛中屡次获奖
2004年,余晓汉作品《观音》获全国剪纸大赛银奖。同年6月,他的5幅作品被埃及开罗中国文化中心收藏。
他的作品《凤凰》和《有凤来仪》,又分别获得2005年、2007年全国剪纸大赛银奖;作品《麻姑献寿》获2008年“南风韵”全国剪纸大赛银奖。
▲作品《有凤来仪》
2010年,他创作《青梦》,背景用圆冲刀打了两万个孔。2014年,《青梦》赴荷兰展出后被当地领事馆收藏。
▲作品《青梦》
2017年,作品《怜幼》在《百鸡百吉》剪纸展获最高奖。
▲作品《怜幼》
2018年,作品《中国梦》获福建省委宣传部主题艺术作品赛剪纸类二等奖。
2020年,他创作《同心抗疫》参展;同年与孙长利合作《守住廉洁底线,树立良好家风》,被制成剪纸动画片在中纪委宣传网页发表。
▲作品《同心抗疫》
剪出家乡风土 传承剪纸技艺
近年来
余晓汉多次用作品讲述家乡故事
宣传福州文化,传递时代精神
▲余晓汉在剪纸。张旭阳/摄
2013年,余晓汉参与“红色连江”书画剪纸作品展策划,完成《革命先驱》《连江英烈》长卷,被县党史办收藏。
2020年,他参与福建双拥剪纸展,创作《等你回来》《军魂礼赞》,获高度评价。他还多次为武警官兵义务传授剪纸技法。
2021年,他创作《连江鱼丸》,展现鱼丸制作全过程。作品被福州鱼丸博物馆收藏。
▲作品《连江鱼丸》
余晓汉以一把刻刀、一张红纸
在方寸间雕琢岁月
将热爱融入剪纸的传承与创新
让福州剪纸艺术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记者 张旭阳 文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视频来源 东南卫视
新媒体编辑 陈翔茹
监制 管慧 王臻
福州晚报新媒体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福州晚报,获取更多资讯
点亮和
转发分享更多人↓↓